最近在某茶餐厅,
看到电视上正在回播《封神演义》。
那一集刚好说到,
丞相比干被处以剜心之刑,
虽然受到了姜子牙的法术保护免于一死,
但在菜市场见到卖空心菜的妲己,
说了一句“菜无心如何?”之后,
便法术失效撒手人寰了。
当时我就想,
如果比干是广东人的话,
说一句“通菜/蕹菜怎么卖?”
妥妥就躲过一劫了。
记者亲手烹调的“漆黑腐乳炒通菜”
再瞄一瞄桌上已经变得黑褐黑褐的
“腐乳炒通菜”,
不禁感叹,
“心都没了,你咋还要黑人家了呢?”
通菜分“旱”“水”说起通菜,古时的叫法是蕹菜,目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原产自亚洲南部(包括我国两广地区以及东南亚),最早由西晋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记录的。到唐代,多部本草类书籍都有记载,比如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和段公路的《北户录》等。到明朝时,人们又多称其为“空心菜”,很少有蕹菜的叫法了,以致于著于当时的《封神演义》中,才有了比干殒命的说法。
其实更为早期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对这些记载做了一些汇总和比较。李时珍说:“蕹与壅同。此菜惟以壅成,故谓之壅。”而当时长江流域,种植蕹菜的方法是培土种植,所以有“九月藏入土窖中,三、四月取出,壅以粪土,即节节生芽,一本可成一畦也”而命名“蕹菜”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