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人讲究吃早已闻名天下,吃的范围之广,吃的种类之多,吃的方法之浩繁,如果中国人谦称第二,大概没有外族敢称第一。1935年开明书店出过一本《平屋杂文》,在这本书中,夏丐尊先生对中国人善吃的特点描写得很精彩,令人发噱。他说:中国人除了“两脚的爷娘不吃,四脚的眠床不吃”,其他一切皆在可吃的范畴之内。中国人吃西瓜的实,吃鲨鱼的鳍,吃燕子的窠,吃狗,吃乌龟,吃蛇,吃狸猫,吃癞蛤蟆,吃癞头鼋,吃小老鼠。有的或竟至吃到小孩的胞衣以及直接从人身上取得的东西。如果能够,怕连天上的月亮也要挖下来尝尝。
在善吃的中国人中,哪个地区的人可独占鳌头,堪称食坛盟主?江湖中尚无定论,有的推举粤帮,有的推举川帮,有的倾心江淮。如果让我说,我倒认为无论从吃的境界、吃的品位还是从吃的独特性上看,胶东人都是食坛盟主最有力的竞争人选。
为了防止读者中有人怀疑,我就抖抖书袋,拿出具体的科学数据:旧时北京著名的菜馆饭店,有“八大楼”、“八大居”、“十大堂”等名店,这些名店绝大多数是由胶东福山人开办的。“八大楼”中“东兴楼”、“安福楼”、“翠华楼”、“致美楼”、“新丰楼”、“泰丰楼”店主是福山人;“八大居”中除“砂锅居”外,其它也全是福山人经营;而“十大堂”中最著名的,是福山人开办的“惠丰堂”。在满清和民国时期,老北京的王爷、贝勒、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如果有谁每个月不到福山人开的饭馆吃几回,真的都不大好意思在圈里混了。到二十世纪初,福山人开办的饭店,遍布多半个中国,而其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经营的饭店,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了6000家。请大家注意,这仅仅是福山一县的数据。
胶东厨师之所以名扬海内外,那是因为手里真有绝活。就说一个偏口鱼,据确切记载,胶东厨师就能做出100多道菜,而且每道菜都有不同的风味,堪称“一鱼百变”。这样的功夫,环顾食坛,只好独孤求败。梁实秋先生是著名翻译家、散文家,也是一位美食家,南渡台湾后,北京的胶东菜馆总是让他牵肠挂肚。他说:北京饭馆几乎都是烟台帮,致美斋的鱼做得不错,但我最欣赏的却是锅烧鸡。还说:“在北平,芙蓉鸡片是东兴楼的拿手菜。其手艺属于烟台一派,格调很高。在北京山东馆子里,东兴楼无疑地当首屈一指。”
二
当然,仅仅以胶东出过几个知名菜馆,就说胶东人在食坛独占鳌头,证据似乎还不够充分。这就像体育,如果哪个国家仅仅夺得了几个奥运奖牌,而没有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还不能说这个国家就是体育强国。
谈胶东的群众性吃饭运动,我有个便利条件:借采访之机,我几乎到过烟台、威海、青岛的所有县市区,即便采访没到过的地方,我也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去逛游过。就像长岛,每个小岛我都曾经去过,而且不止一次。到了那里,不是住军营,就是住民居,和渔民一日三餐一起吃,一吃就是十多天,对他们的饮食习惯多少有些了解。不了解的,手头还有前人留下的资料,谈谈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