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0-28 17:18:38

苏俄代表抵达布列斯特

无奈之下,12月22日,苏俄不得不与同盟国开启了第一阶段的谈判。“不割地不赔款”是苏方谈判的基本原则,且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六点建议作为谈判的基础。然,德国提出将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因所提要求与苏俄所持谈判原则相悖,故第一轮谈判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讨论是否接受德国提出的苛刻条件。布尔什维克内分成了三派,且各派各执一词,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5)

列宁

第一派以列宁为首。态度是接受德国提出的苛刻条件,且应马上签约。这样既可保住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能扩大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阻止两大军事集团勾结起来共同反对苏俄。此立场是基于苏俄既无足够的军事力量,也无足够的物质条件可以支持与同盟国的战争。如果继续战争,不仅会导致在一战战场上的崩溃,还将导致苏维埃政权的覆灭。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6)

布哈林

第二派是以布哈林为首。态度是不接受德国提出的苛刻条件,认为若接受就是出卖革命,丧权辱国。甚至认为应向德国帝国主义发起“革命战争”。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7)

托洛茨基

第三派是以托洛茨基为首。态度是“既不进行战争,也不签订和约”的拖延策略。其实就是调和两派的“不战不和论”。因无法通过军事手段抗衡德国,故“不战”。因接受德国要求是丧权辱国,故“不和”。

无论是布哈林,还是托洛茨基,他们的观点虽有不同,但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假定上,即德国人民将很快举行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的革命,从而使德国的军事进攻被迫停止。布哈林和托洛茨基以西方革命的爆发作为俄国争取对德谈判胜利的必要条件,在斯大林看来正是非常荒谬的。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和季诺维也夫坚决地支持列宁的观点。斯大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布哈林和托洛茨基的观点,理论上讲的非常好,但现实中是不可行的。再美好的“可能性”也终归只是“可能性”,而革命者只能在现实中做出最有利的选择。革命胜利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