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0-28 17:18:38

斯大林在1917

然,不幸的是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和托洛茨基主张均未能通过。

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此次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被通过,而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双方在布列斯特恢复谈判。临行前,列宁与时任外交人民委员(相当于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的托洛茨基约定,若德国未下最后通牒,可按托洛茨基“不战不和”策略拖延。若一旦德国下了最后通牒,便立即让步签约。果然,德国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且若不能在48小时内签约就开战。时,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明确,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然,托洛茨基并未按照列宁指示行事,而是以苏维埃政府的名义通知德国拒签和约,并警告对方俄国将全面复员军队以作抵抗。随后,托洛茨基率团离开了布列斯特,谈判彻底破裂。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9)

谈判会场

托洛茨基此举给了德国以借口。2月18日,德军在前线发起全面进攻,并迅速击溃了俄国旧军队的防御,占领了大片领土,并逼近了当时苏俄首都彼得格勒。当晚,中央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因已“兵临城下”,故列宁“接受苛刻条件,立即签署合约”的方案终于以7票赞成对5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

倚仗着军事上的胜利,2月23日,德国提出了比1月份更加苛刻的停战条件(割地面积更大,赔款增至60亿马克)。中央委员会再次就是否接受和约的问题展开讨论。持反对意见的依然是布哈林的派别和托洛茨基的派别。布哈林与“左派共产主义者”们依然坚持要继续与德国进行“革命战争”的主张,甚至提出“为了国际革命的利益,即使可能丧失掉苏维埃政权也是适当的,因为缔结和约以后它似乎就完全成为一种有名无实的东西了”。托洛茨基则继续持“不战不和论”,既反对布哈林的“革命战争”,也反对立即签订和约。

面对因布哈林和托洛茨基造成的恶果,列宁义愤填膺。他在曾八次发言,要求必须同意签订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且威胁道,若再不做决断就辞去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请党另请高明。列宁怒斥那些反对者:“如果你们不签订,那你们就等于签署过三个星期就执行的对苏维埃政权的死刑判决…… 我不想要革命空谈。德国革命尚未成熟。这还需要好几个月。必须接受这些条件。” 列宁还警告那些反对者:“谁要反对立刻签订即使极端苛刻的和约,谁就是在断送苏维埃政权。”

2月23日会议最终结果是:7票赞成立即缔结和约(列宁、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斯塔索娃、季诺维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米尔加),4票反对缔结和约(布哈林、乌里茨基、布勃诺夫、洛莫夫),4票弃权(托洛茨基、越飞、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列宁的方案以7票对4票的优势通过了。次日,苏俄政府通电德国接受和约,德军随即停止进攻。

三、结果与思考

经数天商谈后,1918年3月3日,苏俄代表团与同盟国代表在布列斯特签订了和约,史称“布列斯特和约”。苏俄这个刚出世的婴儿终于摆脱了即将被同盟国扼*在摇篮里的厄运,换取到了这个弥足珍贵的喘息之机。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10)

布列斯特和约签字仪式

然,这个喘息之机换取的代价也太大了。

1、丧失了323万平方公里土地,占苏俄领土的14%。其中割让给德国部分120万平方公里,苏俄退出管辖的地区203万平方公里,且全部位于富庶的东欧地区。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11)

橙色和“竖线”划定的均为割让的领土

2、丧失了6200万人口,相当于全国将近一半的人口。

3、丧失了75%的煤矿业, 73%的铁矿业, 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4、向德国支付60亿马克,分五年还清。

“布列斯特和约”条款之苛刻与当年日本与中国的《二十一条》相较,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中国因《马关条约》蒙受的损失与《布列斯特和约》相较,可谓“小巫见大巫”了。正因如此,这一奇耻大辱产生的“副作用”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堪重负。

所有国内政治势力都视苏维埃为卖国者,民族罪人。也使与苏维埃政权为敌的反动势力成了拯救俄罗斯的代表,大批俄国民族主义者倒向了高尔察克领导的白军。

什么是史海钩沉,史海钩沉的视频(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