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是一株海水稻,我不长在海里,也难吃得很,但国家却视我为香饽饽。”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万亩。如今市面上一斤海水稻的价格不算便宜,但是吃起来口感可谓是一言难尽。
既然海水稻这么难吃,为什么国家还要耗费大量资源研究种植海水稻?难道它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唤醒沉睡的“盐碱地”说起“海水稻”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误以为就是种在海里的水稻。但实际上,海水稻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度0.3%到0.8%之间的水稻品种。
它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能挑战普通水稻无法存活的贫瘠土地,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极强;但与此同时,缺点也很直白,那就是口感极差,没有普通大米那么软糯。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国还是要研究推广“海水稻”呢?
这其实跟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盐碱地众多有关。
我国耕地可以说是“先天不足”,我国耕地不到全球总耕地的9%,却要养活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可见耕地是我国14亿人的命根子。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本身人均耕地不足的情况下,我国耕地质量还因气候变暖、人为开发等各种因素而下降。
比如大家都知道我国东北分布着大量黑土,这里有着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形成一层一厘米厚的黑土需要200年甚至更久。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黑土已经出现明显退化,这与长期种植、高强度利用等原因有关。
随着黑土的质量不断下降,粮食的产量可能也会有所减少,因此我国需要一边加强耕地保护,一边研究如何将土壤“变废为宝”。
在诸多土壤类型中,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藓”“地球癌症”,但它又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分布,因此许多国家都在研究能不能利用盐碱地商业化种植水稻。
目前我国是全球盐碱地第三多的国家,面积达到15亿亩。以每亩产量300公斤计算,这些盐碱地可以使我国每年粮食产量多出上百亿公斤,至少可以养活两亿人,可想而知利用盐碱地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但是海水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吗?我国研究到哪种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