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一些农民朋友由于不了解某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往往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即使喷洒农药效果却不甚理想。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各种病虫害、研究其特征及发生规律,在恰当的时间点进行防治。不仅能够节省农药的使用量,还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蚜虫
以我们常见的蚜虫为例。蚜虫在农村地区,农民朋友一般叫做腻虫、蜜虫等等。它们身体呈现半透明形态,大部分蚜虫为绿色或白色。体长在1.5到4.9毫米之间,多数为2毫米左右。
据研究发现,蚜虫至今在地球上,已经有2亿八千万年的历史了。它们不耐高温和低温,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分布较广,我国大多数农业生产区均有蚜虫病害的发生。
蚜虫身板虽小,但它们的繁殖力却十分强悍,一年能够繁殖10到30代。更为离谱的是,如果在温暖的条件下,雌性蚜虫不需要与雄性交配即可产卵。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情况下,一只雌性蚜虫在春季孵化之后,一年能够繁殖出数以亿计的后代。因此,蚜虫在农业生产中危害很大,属于破坏性最大的几种害虫之一。
蚜虫的生活习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防治蚜虫,我们一定要先了解蚜虫的生活习性。
在春季平均气温达到12度以上的时候,蚜虫便开始孵化繁殖。在12-16度的时候,是蚜虫最佳的生长繁殖温度,气温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蚜虫的生长。
蚜虫繁殖力很强,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全周期和不全周期两种。不全周期的蚜虫,全年以雌性蚜虫无性繁殖,不产生有性繁殖。而1-2年内,存在雌性无性繁殖和两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被称为全周期。
在同一个地区,无论条件是否有差异,同一种蚜虫均存在全周期繁殖和不全周期繁殖。它们在木本作物和草本作物之间互相转移。
蚜虫孵化
通常以木本作物为寄主,卵寄生在上面。待来年春季孵化之后,先危害木本作物譬如果树,然后在初夏时节,有翅膀的蚜虫转移到草本作物上面,继续危害各种蔬菜作物。然后到了秋末气温降低,又飞回到果树上面产卵越冬。
同时,蚜虫还分为多食性和单食性两种。顾名思义,多食性蚜虫以多种植物为食,而单食性只危害某一种植物,其中以单食性居多。
正是由于蚜虫的这个习性,单食性蚜虫在寻找特定植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迁移并采食判断途径的农作物。这种行为引发多种植物性病毒在不同作物之间传播,给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蚜虫危害的作物及症状蚜虫危害的作物十分广泛,无论是果树、蔬菜、小麦、玉米、园林花卉等,均是其危害的对象。蚜虫具有刺吸式口器,通过吸取农作物嫩叶、花蕾、幼芽的汁液为生。
由于繁殖速度快,加上排出的粪便带有各种病菌,不仅抑制农作物的生长,还传播植物性病毒,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介绍一下常见蚜虫的危害及症状。
1、小麦蚜虫危害症状
蚜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主要害虫之一,各小麦产区均有发生。在我国,主要以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为主。麦长管蚜无论南北发生密度均比较大,偏北方稍微严重一点。而麦二叉蚜主要在长江以北发生较多,特别是少雨的西北冬春麦区尤为严重。
小麦蚜虫危害
蚜虫通常聚集在小麦的叶片、茎秆、麦穗上面,然后吸取小麦的汁液造成危害。麦长管蚜多在小麦的上部叶片正面,在小麦抽穗灌浆后,迅速繁殖集中到穗部。而麦二叉蚜多在小麦苗期产生危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均没有这种症状。
被蚜虫危害过的小麦,前期出现黄色斑点,后期发展为长条状,影响整个植株光合作用及养分的传输,导致小麦慢慢枯萎发黄死亡。
同时,蚜虫还给小麦带来一系列的间接危害。危害小麦的过程中,在不同小麦之间直接传播病毒病,其中以小麦黄矮病最为严重。
2、果树蚜虫危害症状
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之间,是果树蚜虫繁殖的高峰时期。一旦果树发生蚜虫危害,导致刚刚抽发的嫩枝嫩叶光合作用下降,严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从而降低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民朋友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