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最佳时期,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及特征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2-10 18:51:34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小麦多种病害逐渐进入危害期。据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河南省植保植检站、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调查,小麦条锈病已经在多地发生,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候性病害,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希望农民朋友抓紧到自家地块查看。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最佳时期,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及特征(1)

小麦条锈病症状

发生情况

2020年1月13日~17日,由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和全国麦类作物病害研究与防控协作组,两家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分别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市调查。截止到1月15日,四川已有14个市(州)、47个县(市、区)发病,总发病面积达8.7万亩;湖北省小麦条锈病于12月3日在樊城首次发现,截止2020年1月15日,湖北省已有5个地市20个县约3.5万亩小麦发病;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于2019年11月15日始见小麦条锈病,西峡县2019年11月21日始见病,比最早发病的2017年提前31天,严重度为 5%~20%;截止2019年12月26日,陕西省已有7市29个县区发生条锈病,发生面积56.63万亩,是2010年以来冬前发生县区数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年份。条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空气进行传播,随着温度的逐渐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多,该病将快速在全国多地快速蔓延。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最佳时期,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及特征(2)

发病症状

小麦锈病分为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中条锈病是三种锈病中发生最普遍,传播速度最快,危害最严重,防治最困难的一种,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之一,每年都要进行跟踪监测。该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叶鞘,苗期和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鲜黄色夏孢子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夏孢子堆逐渐增多,在叶片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用手触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锈粉。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最佳时期,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及特征(3)

条锈病发病后期症状

发病规律

小麦条锈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柄锈菌属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是专性寄生菌。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空气进行传播。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平原冬小麦上的夏孢子在小麦收获前,通过气流传播到高寒地区的自生麦苗和晚熟春麦上越夏,到了秋季,高寒地区越夏的夏孢子又随气流远距离传播至平原冬麦区后,秋苗的发病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当旬均温度下降到2℃以下之后,病菌以菌丝体在麦叶组织内休眠越冬。翌年春天,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度上升到5℃以上时,开始萌发产生夏孢子,夏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周围返青后的麦苗新叶上,若遇雨或结露,病害逐渐扩大侵染,造成春季病害的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危害叶片和叶鞘,造成大量叶片被害,光合作用降低,产量下降。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最佳时期,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及特征(4)

条锈病发病严重症状

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病害,在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下,传播速度很快。要定期检查,发现病叶要及早防治。

苗期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20克 磷酸二氢钾80~100克 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5~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能快速控制病害的蔓延,还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

近成熟期发病,可选用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25~30克 磷酸二氢钾100~200克 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0~3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可快速控制病害蔓延,还可兼治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