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记录内存数据表明,我所有的朋友都“数字化死亡”了,除了每天和我一起说废话的朋友。
我和最好的朋友的微信聊天记录内存有14.5G,其次是和两个好朋友的废话群4.1G,紧随其后的是另一个好朋友3.8G。
剩下所有好友的聊天记录加起来,都不到和最好的朋友聊天记录的一半,他们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但又好像没在。
在20G内存支撑的友谊背后,是全年无休地“说的都是废话,就连这句也是”废话的输出。
是躁狂发作般毫无逻辑地胡说八道,也是好笑段子的投喂,有趣表情包的共享,细微情绪的倾诉。
但更多的是,倾倒一切“大脑废料”和日常琐碎的轻松和快乐,以及不回复也不觉得尴尬的自在。
如果所有的朋友都让你实现了废话自由,那么恭喜你成为当代快乐首富。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说的话 90% 以上是废话的人,他就有快乐。低过 50% 废话的人,快乐感便不足。
“废话挚友”的存在,让我们在这个多说一句废话就是在烧钱的信息爆炸时代,免费榨取难得的快乐。
那么,说废话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快乐?看似无意义的废话,有什么意义?
01
舒服的关系
生长在无关痛痒的废话里
电影《完美陌生人》有一段值得刻进我匮乏的爱情基因的对话:
“如果你每天要和她说上30分钟的话,那就是爱上她了。”
“要是60分钟呢?”
“那就是爱死她了。”
这也是著名话唠片“爱在三部曲”,男女主的爱情写照。
在一列即将抵达维也纳的列车上,陌生男女杰西与席琳一见如故,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列车到站,意犹未尽的俩人毅然跳下车,在这座陌生城市漫无目的地游荡。
从夜幕降临到黎明破晓,从唱片店的眼神试探,到摩天轮的亲密拥吻,在这个两人的专属夜晚:
他们聊生死、聊情欲、聊时间、聊女权,聊一切能聊的“废话”,把人生所有能说的话都说给了对方听。
在连绵不断的话题中,暧昧如一场瘟疫蔓延,时空的宽度和广度被无限延伸。
在这场注定发生的邂逅中,杰西与席琳如同两个刚坠地的婴孩,将最本真的自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
这不是求偶式的献媚讨好,而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自我解放,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
正如这场邂逅是命中注定,他们爱情也是宿命式的。黎明破晓,二人心照不宣地吻别在宁静的车站。
再度相逢,已是九年后。
跻身畅销书作家行列的杰西成为人夫,无爱的婚姻生活在他眉间刻下一道宛如刀疤的皱纹。
九年前被勾走爱情灵魂的席琳,在恋爱中像一具空壳,一段又一段无疾而终的恋爱让她神伤不已。
在巴黎重逢的俩人仍旧有聊不完的天,这场延误九年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
1、亲密关系中的“投标”:废话是释放期待的“触角”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曾提出人际关系中的“投标(bids)”概念:
指的是以建立链接为目的的小要求,例如一个微笑或一次主动发起的对话。
说废话其实就是一种“投标”。
由于受不了邻座夫妻的激烈争吵,席琳换座到杰西身旁。
不经意间眼神触碰后,杰西主动问席琳那对夫妻在吵什么。
他真正感兴趣的并非夫妻,而是席琳,只是借话题向席琳发起“投标”罢了。
心领神会的席琳给出积极回应后,俩人成功建立链接,才埋下爱情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