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糊弄学”不糊弄:“你尽管说,我有在听”
除此之外,有些看似糊弄的废话,其实也是一种希望对方看破不说破的“小心机”。
有“糊弄学”十级学者参透“人的本质就是复读机”的真理,总结出“糊弄的究极奥义就是重复”:
重复对方说过的话,且正着、说反着说、概括地说、360°无死角地说。
比如:
对方说:“今天好热,有31℃”,可以回复对方“这么热的吗”
对方说“热得我穿短袖了”,可以回复对方“竟然要穿短袖”
在重复的基础之上,简单加一些语气助词或副词,明面上向对方传达到自己深感讶异的情绪,暗地里也在向对方表示自己“很关注”对方。
这种看似是无意义废话输出的糊弄学套路,其实在心理学领域早就被“发扬光大”了。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会用“内容反映技术”和“情感反映技术”,重复反映来访者的陈述和情绪感受。
实际上,“重复反映”并不会让倾诉者觉得“有被冒犯到”,反而会觉得“有被安慰到”。
因为能“重复反映”的大前提是倾听,
当我们重复对方所说的话,其实是向对方释放“我有认真在听你说,我有在care你”的信号。
而且,从对方的视角来看,从别人口中听到自己的困扰,也有了重新整理思绪、深入思考的机会。当我们重现对方的情绪感受,也能够让对方产生被理解的感觉。
比起“抬杠式”质问、明显敷衍的“嗯嗯”或者表情包,这种方式让人舒服多了。
说废话之所以让人感到幸福,其实并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那个具体的人。
因为并非每个人都有时间和耐心听另一个人说无聊的废话,除非Ta在乎Ta。
废话,是检验一段关系好坏的标准之一。
舒服的关系,往往在连绵不断的废话里稳固发展,不舒服的关系,往往死亡在无疾而终的废话里。
就像“爱在三部曲”里浪漫至死爱情:
他们恰好遇到的是对方,恰好是那个能懂得自己,能让自己放下所有戒备,能倾听自己,又能接纳自己一切的人。
废话的背后,是夏目漱石的“今晚月色真美”,是笨拙的暧昧,是无法一语道破的情愫;是另类的长情告白,是我们被爱的证据。
02
得有点废话
人才活得有意思
难道废话只有遇到对的人,才能被赋予意义吗?
其实并非如此,废话本身的意义就在于“没有什么意义”之外的“意义”,一种无用之用的趣味,一种另类的幽默美学。
朱自清曾经在《论废话》中感慨过:“得有点废话,人才活得有意思。”
如今,各种“废话梗”被盘出厚实的 “电子包浆”,“废话文学”出现人传人现象,也证实了废话确实有本身的趣味。
这种趣味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诡异的快乐”。
并且这种“诡异的快乐”能被科学解释。
1、精准地掐中幽默的心理节奏
在“废话文学”中,“重复型废话梗”是最广为传播的类型梗。
而“重复”也是喜剧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比如脱口秀和相声中的埋梗和call back(脱口秀术语,对前面提到某事物的呼应,话题形成闭环):
它们本质上就是一种“重复”。
这种重复也并不简单,而是一种有差异的重复,能够造成一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落差感,算是一种粗暴版“欧·亨利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