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X线检查的作用在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观察病变动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因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 根据部位可分为实质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其中实质性肺炎又可分为大叶肺炎、肺段肺炎和小叶肺炎。
- 根据病人的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肺炎和慢性肺炎
重点
- 掌握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影像表现。
- 熟悉其余各种肺炎的病理学特点、特征性表现。
- 各种病因及常见致病菌、熟悉鉴别诊断。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肺炎双球菌
1) 病理:充血期;肝变期: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消散期
2) 临床表现:青壮年,起病急,咳嗽咯铁锈色痰
3) 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期有关,通常较临床症状出现晚。
(1)充血期:可无异常,肺纹理稍强
(2)肝变期:大叶性分布的密度增高、均匀一致影,各叶段大片影与解剖部位一致,可见支气管气像
(3)消散期:密度减低,不均,多在2周内吸收,临床症状减轻较病变影吸收早,可完全吸收
4) 鉴别诊断:
肝变期:与肺结核、中央型肺癌的肺不张以及肺炎型肺癌相鉴别。
消散期:与肺结核鉴别。
临床病史、实验室资料以及某些特征性影像表现。
2、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1) 病理: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引起终末支气管炎症、肺泡周围炎,累及肺小叶。终末细支气管炎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或小叶肺不张。
2) 临床表现:婴幼儿、老年人和极度衰弱的病人常见
3) 影像表现:病变好发于两肺中下野的中内带。
(1)肺纹理增强、模糊: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2)斑片状影:腺泡、小叶渗出、实变影,边缘模糊,多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可互相融合成大片实变影。
(3)肺气肿:细支气管炎症、管腔变窄。
(4)空洞:化脓菌感染易出现。引流支气管阻塞形成活瓣阻塞,“肺气囊”-壁厚为1mm的薄壁空腔。
(5)胸膜病变:数量不等的胸腔积液。
3、病毒性肺炎
1)病毒通过上呼吸道吸入,经各级支气管进入肺泡内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2)腺病毒肺炎常见于婴幼儿;合胞病毒肺炎好发生在3~5岁之间;流感性感冒病毒肺炎经常为流行性,常见于成人。
影像表现:
1) 肺纹理增强: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以腺病毒肺炎最明显。
2) 小结节阴影:病理基础是肺泡炎或细支气管周围炎。病灶多分布在两肺下野中内带,病灶大小为6~8mm或更小,病灶边缘模糊。
3) 斑片状阴影:为小叶肺泡炎表现,多数病灶重叠则可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斑片状模糊阴影,多分布于两肺中下野中内带。
4) 大片状阴影:病灶融合
5) 肺气肿
6) 胸腔积液,胸膜渗出。
4、支原体肺炎
- 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支原体一般较细菌小,较病毒大,其大小为 125~150um。 以冬春及夏秋之交为疾病多发季节。
- 白细胞总数可以正常或略增多,血清冷凝集试验在发病后2~3周比值较高。
1) 影像表现:
(1)病变早期可仅表现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
(2)肺内出现网状阴影,提示肺间质性肺炎。
(3)肺内出现肺泡炎表现。表现为中下肺野密度较低斑片状或肺段阴影
2) 鉴别诊断: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需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过敏性肺炎鉴别。
- 血清冷凝集试验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价值。红霉素治疗有效。
- 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影像上与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在临床上根据动态变化可与浸润型肺结核鉴别。
5、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细菌和病毒均可引起。
1) 临床表现:小儿多见,发热、咳嗽、气急、紫绀,临床症状明显而体征少。
2) 影像表现:
(1) 肺纹理增强模糊、紊乱,两肺下野明显;
(2) 肺门影增大、增浓,结构紊乱模糊,肺门支气管周围炎;
(3) 网状、小点状阴影:肺间质炎症的重叠影像,与模糊的肺纹理并存。
(4) 弥漫性肺气肿改变:
(5) CT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
6、过敏性肺炎(allergic pneumonia)又称吕弗留综合征(LÖffler syndrome)指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引起的肺部炎症。寄生虫、花粉、真菌、鸽子粪等
1) 临床表现:急性发作可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寒颤、咳嗽
2) 影像表现:
(1) 两肺下野斑片状边缘模糊影,有游走性
(2) 两肺弥漫分布的2~3mm 粟粒状影
(3) 线状、网状及粟粒状结节并存。
(4) 过敏源接触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7、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因胸部恶性肿瘤接受大剂量放射照射引起的肺部急、慢性损害。
1)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气短,有时发热,症状轻重与照射野大小有关。
2) 影像表现:
发生部位与照射野有关;
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
放射性治疗病史及与放射野密切相关的肺病变是诊断重要依据。
8、慢性肺炎(chronic pneumonia):慢性非特异性炎,原发性慢性肺炎和由急性肺炎演变而来的慢性肺炎。
1) 病理:包括变质、增生和渗出。一般渗出性病变较轻微,以纤维组织增生硬化为主。
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并有支气管肺泡上皮增生。
2) 临床表现:老年人多见,以咳嗽、咯血及胸痛为主要症状。弥漫性慢性肺炎以咳、
喘及咯痰。
3) 影像表现:
(1)肺纹理增强紊乱;
(2)结节状和斑片状影;
(3)肺叶、肺段及团块阴影:伴体积缩小。合并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大泡或小脓腔,肺叶或肺段阴影的密度可不均匀,并可见支气管扩张;
(4)蜂窝状及杵状阴影;
(5)肺气肿征象;
(6)肺门团块影
9、机遇性感染(casual infection):由于疾病或治疗使机体防御功能降低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常见于细菌、病毒、霉菌和卡氏肺囊虫等。
影像表现:见于相关病原菌感染。仅从影像上鉴别比较困难,应注意结合临床资料。
10、肺脓肿(lung abscess)是肺化脓菌所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
1) 致病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厌氧菌、梭形杆菌等。
2) 感染途径:吸入性,血源性,直接侵入。
3) 病理发展: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4) 临床表现:
(1)急性期: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呈弛张型,胸痛,咯脓臭痰,有时咯血。WBC明显升高。
(2)慢性期:间歇性发热及持续性咳嗽,咳痰,可出现杵状指(趾)。
5) 影像表现:
(1)可发生于双肺任何部位,双肺后部多见;
(2)空洞大小不一,周边可见斑片状浸润影;
(3)常可见液平面;
(4)慢性肺脓肿常在下叶后基底段形成边界清楚厚壁空洞,邻近胸膜增厚。
- 血源性肺脓肿:两肺周边部多发;部分病灶小空洞形成。
- 膈下或肝脓肿扩展引起的肺脓肿:患侧膈肌升高,多伴有胸膜肥厚及粘连。
11、非典型肺炎(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由于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己列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管理范畴。
患者起病较急,往往以发热(体温大于38℃)为首发症状,伴有干咳、气短、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等症状,有低氧血症,甚至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 SARS患者病变无特异性。早期表现为边界较清的局灶或多灶分布的磨玻璃密度病变,
2) 磨玻璃样密度影像是SARS的基本影像,伴随有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网线影。
3) 一般肺门及纵隔内无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无胸水表现。
4) 动态变化快
5) 由于SARS无特异性影像表现,因此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更重要的是流行病学史。
12、肺真菌病—曲菌病
1) 分型:
(1) 腐生型:曲菌寄生于肺内原有的空洞或空腔内,形成曲菌球
(2) 过敏性支气管肺型:机体对曲菌发生的变态反应
(3) 侵袭型:机体免疫力下降,大量的曲菌在短期内侵入肺部,属于机遇性感染
2) 影像表现:
(1)腐生型:曲菌球由曲菌菌丝、粘液、纤维素及菌体构成,位于肺的原有空洞或空腔内。结核性、癌性空洞、慢性脓肿、支扩、肺囊肿均可发生,曲菌球可随体位改变
(2)曲菌球影像表现:直径3—4cm,边缘光滑、清楚,在空洞或空腔内可改变位置,位于最低位。CT可更清楚显示空洞及曲菌球形态。
半月征:立位时,曲菌球与空洞下壁相连,球体上缘与空洞上壁间有一半月形的空隙,称为半月征。
晕轮征:环绕结节的略高密度影,多代表周围肺出血
13、炎性假瘤
1) 本质为炎性增生,形成肿瘤样团块。是慢性炎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30-40岁多
见,可有炎症表现
2) 中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大小5cm以下多见,边缘多较清楚、无分叶。周边可见索条
影、邻近胸膜增厚。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病灶内血管成分相关。
3) 影像表现无特征型,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鉴别困难,少数炎性假瘤可恶变。
总结
- 了解临床病史、必要的实验室资料,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炎性病变的第一手材料。
- 观察病变的形态、密度、边缘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是诊断的关键。
- 动态观察病变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