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5日—6日,“用有深度的技术推动有温度的教育”为主题的融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成果汇报会在南京市鼓楼区举行。早在2020年8月,教育部在全国遴选确立了90个“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江苏有南京市鼓楼区、徐州市云龙区、常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市姜堰区入选。
三年多过去了,实验区取得了哪些进展?信息化可以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哪些支持?这几天,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专家组走进南京鼓楼多所学校寻找答案——
第一阶段以专家组入校考察的形式展开,涉及多所学校的实地考察,并聚焦于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学科学习创新实践,以及跨学科学习的实际应用。天正小学通过情景剧和展演等丰富形式,展示了其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特色和成效。旭日景城小学和银城小学分别围绕教师数字素养和APP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与观摩。树人学校则通过跨学科教学展现了数字资源如何与教学实践无缝结合。
第二阶段是成果展示汇报会。“基于学生的差异化现状,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教研骨干,采用‘四分设计法’,形成了《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创新优化作业本》。”据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党总支*杜匀介绍,“四分设计”有分解目标、分层设计、分设标签、分步迭代4个部分。比如,分层设计是要兼顾不同学力的学生,作业分为“基础过关”“能力训练”和“拓展提升”三个模块,为精准教学铺下牢固的基石。同时,为了便于师生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精准掌握学情,我们采用大数据语义智能识别和骨干教师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的每一道题进行知识点标签,确保标签的科学性。校本作业制成活页形式,每一页配以学生信息的二维码,便于数据采集和分析。
杜匀说:“为了求作业题的选编、改编、创编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实施三年来,创新优化作业本已进入 3.0版本,我们每学期都会根据师生的使用情况,循序渐进分步进行迭代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