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钙化=动脉硬化?健康体检当中,不少中老年朋友的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报告上,会写着这样一个诊断描述:“主动脉/冠状动脉壁钙化。”然而,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太在意。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到底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动脉钙化的意义;动脉钙化的存在,到底是有利于血管的稳定,还是不利于血管的稳定;以及,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又该如何治疗。
动脉钙化这种现象,并非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病理学家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提出,这是一种动脉血管的被动、退化性过程。而随着对动脉钙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专家们越来越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动脉系统主动的、严格调控的病理过程。
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家最想弄明白的首要问题就是:动脉存在钙化,是不是就意味着动脉发生了硬化呢?答案是肯定的!动脉的钙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标志性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您的体检报告中提示主动脉或冠状动脉钙化,那么,这意味着您的血管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了。
动脉钙化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医学研究认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血管局部炎症、成骨细胞激活、骨相关蛋白表达增多、血管壁矿化作用等有关。而医学观察发现,以下这些因素,增加动脉钙化的发生风险:
首先,年龄与性别,与动脉钙化的风险有关。年龄越大,发现动脉钙化的概率越高,这与年龄增大伴随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有关;而在绝经期前,女性的动脉钙化风险低于男性,而在绝经期后,这种风险会变得与男性相似。
其次,糖尿病与动脉钙化的风险有关。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的动脉钙化检出率比较高。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斑块负荷以及平均钙化面积百分比,要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