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当动脉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的严重狭窄时,医生往往需要在这里植入支架进行介入治疗。而动脉钙化,一般多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部位,这会明显增加介入治疗的难度,以及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动脉钙化的评估与治疗对于在体检当中发现动脉钙化的朋友而言,需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但也不必过度担心。首先,应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行大致评估:
第一,应该全面评估自身存在哪些需要管理和治疗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吸烟、过量饮酒、肥胖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等;
第二,回顾一下,是否存在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临床症状,比如,劳力性胸痛、胸闷,头晕、头痛、肢体麻木与乏力等。
第三,如果存在较多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常出现冠心病或脑缺血症状,那就需要进一步对冠状动脉或脑动脉进行详细检查,排查血管是否存在斑块与狭窄,以及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常用的评估技术包括,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冠状动脉或脑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
在治疗方面,目前并没有专门抑制动脉钙化的特效药物,主要的治疗与管理原则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致的,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与药物控制。
生活方式的调节原则是:
第一,戒烟、限制饮酒,控制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第二,减轻体重;
第三,均衡膳食,提倡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多摄入优质蛋白与膳食纤维;
第四,开展规律的运动锻炼等。
而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有两类药物比较常用:
第一,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急性血栓形成的风险,防止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第二,他汀类降脂药物,这类药物不光能够降低血脂,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进展。
当然了,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与治疗,都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
最后,总结一下,体检发现动脉钙化,这往往提示动脉存在粥样硬化。钙化对于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微钙化提示斑块不稳定的风险较高;而大钙化则提示斑块相对稳定。发现动脉钙化后,应该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症状等进行评估,如果怀疑血管存在严重动脉硬化性狭窄,应该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动脉钙化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他汀类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