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与严谨的古典文学有很多联系。
作者J·K·罗琳,虽然被认为是畅销书作家。但从小爱讲故事、爱写故事的她,大学里的专业可是不折不扣的古典文学。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之下,古典文学专业是主攻希腊和罗马文学,这种专业的语言水平要求相当高的。
(插句题外话,在国际学校英国方向的A-LEVEL课程中,选课老师是极少推荐English Literature(英国文学)这门课,因为这对中国学生来说语言和文学的要求太高了。所以这些年能进牛津剑桥的牛娃还是以理工科、自然科学专业为主,能进文史哲专业极为罕见。)
《哈利-波特》小说里的咒语很多都是用罗马文说的,据说很多国外的孩子,就是因为这些咒语,反倒爱上了古典文学,还读了不少古罗马的原著。
因为从小深受《纳尼亚传奇》的影响,为了向这部文学经典致敬,罗琳同样把《哈利-波特》也定为七部。
作品采用了很多经典文学的写法。
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呼应严密,句型句法典雅,笔调伴随情节的发展愈发老练成熟,
比如线索的埋伏,前面任何一个小梗,哪怕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在后面也一定会揭开。
据说罗琳的办公桌上常年会贴着一张密密麻麻各种故事线的图纸,这张图纸上就包含了哪些人物在什么时间发生了哪些事的信息,和在哪些貌似无关紧要的情节中可以插入的重要线索。
所以我们在多年之后再倒回去看整部哈利波特,你不会觉得前面的书幼稚,后面的书越写越好了,你会读前面的书发现很多后面的梗,完全没有违和感,因为那些故事早都埋藏好了。
正如我们常说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有网友说,这是一本经得住考验的严肃著作闯进了童书领域。我深表认同。
小说本身获奖无数,体现了它的文学价值。
小说多次登上英国《卫报》、《泰晤士报》等多家图书的畅销书排行榜,获得斯马尔蒂斯奖、英国图书奖年度儿童图书等几大奖项。
2001年,小说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获得雨果奖。
(注: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2016年,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最佳中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