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落墨以晏小说,温酒叶倾寒小说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4-10 21:24:37

阿 Q 像

2•笔墨、的变化。必須对形象全面分析,理解构成形象的主要和次要结构,以及构成形象态势的主要关键,还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起伏转折与内在筋肉的作用,外部表情和特征的微妙关系等,才能胸有成竹地去估计笔墨效果。即使初学时不能 全面控制形象,亦应尽可能地逐渐做到"意在笔先"。

笔墨的变化过程,就是形象的构成。艺术的实践不能违背客观的规律,笔墨的运用和发挥,也不能违背形象的具体结构,否则就无的放矢。形象中的复杂结构,是我们用笔用墨起伏转折的造型依据;笔墨中的虚实浓淡,显现形象凸凹,形象中的前后体面,是线条长短勾勒和粗细交错并用的全面概括。线条所不足以表现的地方,则适当地运用皴擦的笔法,以凸出其体积的主要部分;笔墨尚不足以完整统一地表现出形体的时候,则施以或浓或淡墨色的渲染,使其整个形象得到统一协调,明朗突出。这就是水墨画在笔墨运用时的技法规律。中国传统绘画不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造型上的笔法和墨法,尽管是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勾皴点染等基本法则。这些法则,体现在山水画上特别显著和变化丰富,而且各个时代的画家,均有其独创的技巧和风格,形成各种皴擦法、描线法或点染法。其实这些多种多的笔墨法,是后人命名的,它只是相对地表现形象,而不是绝对的固定的可以移模套用的真理。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深刻感受所产生的情感自然流露于笔墨,也就会不为陈法所拘,而能淋漓尽致地描绘客观对象。

温落墨以晏小说,温酒叶倾寒小说(5)

国乐大师蒋风之先生造像

3•笔与墨的关系。笔和墨的用法,有其各自的不同使命,但又彼此互相关联。没有笔法的形体槪括,就无从以墨法去充实精神。故笔法用以树立形体的骨骼和筋肉起伏等的结构,墨法用以加强各部肌肉的圆浑,使形体各部的阴阳向背得以协调统一。沈宗蹇在《传神论》中曾指出:用墨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以墨随笔,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耳,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墨以随笔之一言,可谓尽泄用墨之秘也。这就是说笔与墨没有什么奇妙的,要以笔取形,以墨随笔,在运用的时候,两者都要紧密结合形象的需要而又互相发挥,各自担任不同的使命,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因为要完整地表现出一个形象,没有善于用笔用晏的技法,是不能获得高度的艺术效果的。笔为墨之帅, 墨非笔则元以附,即是墨需要笔来施用,笔又需要墨来充实,两者相得益彰,自然形成复杂而又徽妙的形象。

温落墨以晏小说,温酒叶倾寒小说(6)

笔墨之间的交错和浓淡参差的微妙变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需要从造型的规律或某些基本的原则害去弄清楚。例如行笔主要是勾勒线条概括形象,而概括形象的线条要从具体的形象结构出发。形象的具体结构是钩成"骨法用笔"的主要因素,骨法具体表现在形象的凸凹起伏转折之间。什么样的骨骼形体就产生什么样的形神特征,就需要用什么样的笔法墨法去表现,于是就创造了各种勾线法或各种皴擦法以体现形和神的质感。至于笔墨的轻、重、虚,实或浓淡等变化,也都是在客观物象的形迹。画家不过是顺应客观物象的需要而有所取舍,不允许加以不适当的主观臆造,不允许应取之笔而犹豫不定或主次不分、结构不明,否则就是不懂得用笔的道理。如果不能明确用笔的道理,又焉能懂得墨法的妙处?墨之所以要有法者,亦犹如笔法之能起造型的骨干作用一样,如果墨法不具,墨也就无法去烘托形象。比如形象的凸凹起伏,是随着骨骼的高低转折以笔法去勾勒出来,而高低起伏中的骨骼的表面,又有其肌肉组织的起伏和圆浑质感,非勾勒的笔法所能完全胜任,必须施以墨法的衬托渲染才能使肌肉的质感和明暗等调和。所以需要以笔为主见其骨,以墨为辅见其肉。笔墨之间各自负担的使命,就在于完整地表现出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具有生命的形象。古人作画的一笔一墨,是非常严谨地结合客观物象,充分发挥笔墨的妙用。只要细心体会古人的经验,在写生中联系自已的心得,自然就能从活人的形神上看到什么是笔法和墨法了。

温落墨以晏小说,温酒叶倾寒小说(7)

温落墨以晏小说,温酒叶倾寒小说(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