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芭蕉庵
他对杜甫也很熟悉。37岁时,他离开繁华市区,到江户的隅田川畔隐居,他把住处称为“泊船堂”,出处就是杜甫的名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实这时,芭蕉已经功成名就了,但是他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还是不满意,开始转向禅宗,寻求突破。
隐居之后,他与附近临川庵的佛顶和尚密切往来,并拜其为师学禅。他从未正式出家,但他习禅、剃发、穿僧衣。禅和老庄哲学对他的影响日益明显。
学禅之后,属于芭蕉的俳风终于形成。最著名的古池蛙俳就是这时候写出的。
他的俳句反映了日本禅宗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侘”与“寂”。
“侘“是指安于简朴,”寂“是指安于清寂,这与千利休藉茶道追寻的心境是相同的。
伐树——凝视
残余露白的圆树根:
今宵明月
川濑敏郎插花,有着日式禅趣
芭蕉写过一首关于《菜根谭》的俳句:
晨起雪纷纷,
独嚼
鲑鱼干……
在大雪纷飞的寒冷早晨,独自啃着鲑鱼干,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芭蕉说,有钱的人吃肉,显耀财力,而他对此弃而不取,宁愿过一种清贫、闲适的自由生活。
芭蕉舍弃了很多尘世的享受。他原本有一个同居多年的爱人寿贞尼,37岁归隐以后就和她疏离了。直到晚年,才把寿贞尼接到身边,在芭蕉庵附近找了一个居所,安顿她和3个子女。
他从41岁开始,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长途旅行上。旅行是他的另一种苦修。
出一次远门在江户时代非常不容易,芭蕉每次都是徒步行走。“仅留纸衣一枚做寝具,雨衣一件,还有砚、笔、纸、药等,加上饭盒箱,裹做一包,背在身上。即使空手,也已腿脚乏力,身上疲惫。步履迟缓,艰难备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