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芒来
编辑 | 飞鱼
责编 | 陈轻轻
生活中,很多人习惯倾听,但也因为倾听,把自己逼到四面受困的境地。
小玉就是如此。
她与人对话,很少表达,总是在听。
这看似是优点,可在小玉身上,随着年纪增长,带来的弊大于利。
最典型的就是:身边人越来越不把她当回事。
老公习惯了被倾听,总是对着她夸夸其谈;
她偶尔插几句嘴,对方没听到似的毫无回应,继续说自己的事。
妈妈习惯了她听话,总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她身上;
非要她穿衣打扮都听自己的,一不满意就碎碎念个不停。
朋友聚会,小玉习惯了吃饭只负责吃,KTV只负责听;
大家越来越把她当情绪垃圾桶,每次聚完,她都有些疲惫……
越听越孤单,越孤单越容易被别人遗忘。
而这里的倾听,看似在听,但更像是防御和回避。
不仅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想法,带来内耗,最终也处理不好和身边人的关系。
前不久,小玉约我出来逛街,说自己实在不想待在家里了。
她的工作是银行经理,白天听顾客诉求、抱怨、吐槽,耳根子已经疲软了;
下班回到家,辅导孩子写作业,还得听孩子讲学校里受的委屈。
她不想听,但觉得如果不听,孩子就没法专心写作业,她心里过意不去。
好不容易忙完孩子这边,洗完澡躺床上,老公又跟她说起白天的糟心事。
她都听麻了,但老公除了跟自己说,还能跟谁说呢?于是强迫自己耐下性子听。
周而复始的一天天,让她感到很疲惫。
我问小玉:“为什么你不给自己少点事呢,比如,别听了?”
小玉想了想,觉得这样做不对。
聊天时主动引入,思考对方需求,少聊自己的事,多共情对方……
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处世准则。
她觉得“倾听”是优点,但有一次听自己参加的对谈节目,发现自己一直在附和别人的话。
尤其是听到自己说“我懂,我懂”,她知道,自己并不是真的理解了别人,只是认为当时该这么说。
她很反感节目中的自己,觉得像个捧哏的,听不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没法烘托对方。
对方起初还问她:“你对这些事怎么看的呢?”
她猝不及防卡在那里。
这让对方以为:她没兴趣讲自己的事。后来就一直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再问她。
那段节目,相比其他同类型,收听量偏低,听众评价也不高。
她知道,自己看似在听,其实“人在曹营心在汉”,没回应到别人,也没产生有价值的碰撞。
但一直以来,只要有人对着她说话,她都会条件反射就把耳朵竖起来。
不想听,可总要强迫自己听。
这样的对话场景,一直循环发生在她的生活中,逐渐变成最大的烦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