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七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春秋战国八大思想流派主流思想

首页 > 其他网络信息 > 作者:YD1662024-02-29 19:43:08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最活跃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产生的诸子百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简单了解下诸子百家思想,因此我将百家思想进行了简要的总结。首先需要解释的是:百家并非一定有百家,在百家中,主要的思想流派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而兵家和纵横家和农家不是专门的思想流派,而小说家呢,应该归为文学家。


一,春秋时期:百家思想的产生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基础

1,民本思想:中国的民本思想主要产生于西周。西周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因而对黎民百姓的生存较为重视。西周的文王、周公等提出“民为邦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等思想,无疑为后来诸子百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儒家的王道、仁政、德治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周公之道。在民本思想的影响下,又产生了仁义礼智信等观念,这些观念被后来的儒家反复强调,但这些应当是春秋时代古人共同的观念。

2,礼制观念:礼乐制度,产生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宗教被王权垄断,祭祀权在贵族手中,因而礼制成为了维护王权,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制度。西周时期,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使得中国成为泱泱的礼仪之邦。同时,礼乐制度又是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等制度的总称,他们均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局面。在这种制度之下,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忠君、孝悌等观念。

2,阴阳观念:阴阳观念是中国的辩证法和哲学的源头。在《周易》一书中,充满了阴阳对立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有变化的辩证思维。而《周易》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观念,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来源。春秋时期的儒家和道家、阴阳家,都《周易》作为其哲学思维的源头。中国春秋时期,阴阳观念早已盛行,并非道家独有。除了阴阳,中国古人还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称为“五行”,这是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


(二)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1,个人经历:孔子是宋国贵族后代,生长于鲁国。在孔子的年代,礼崩乐坏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王权衰微、诸侯争霸,西周确立的等级制度被破坏殆尽。而孔子生长的鲁国却是礼乐制度保存比较完好的国家,因而孔子从小受到周公之道的熏陶,立志要成为第二个周公,恢复周礼。他是中国最早开始讲学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被弟子继承,成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他曾经在鲁国进行过改革,维护鲁国君主的权威,但是最终威胁到了卿大夫的利益,被迫下台。而后,他又周游列国,四处游说自己的主张,但是没有哪个国君重用。最终孔子回到鲁国,致力于整理“六经”,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春秋战国七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春秋战国八大思想流派主流思想(1)

孔子

2,政治思想:孔子向往原始社会末期、尧舜时代的“大同”,因为那时候比较民主、公平。但是社会无法逆转,因而他又推崇夏商周时代的“小康”,也就是王道、礼制时代,特别是周代。他主张恢复周代的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利益。同时发扬民本、德治的优良传统,反对苛政暴政,以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孔子的这些主张已经和春秋时代的社会不相适应,各国需要的是富国强兵以称霸,因而孔子的这些主张并未被诸侯接受。

4,个人修养:孔子强调“外圣内王”,在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又要加强对自身的修养,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认为恢复周礼应该从自己的修养出发,从“克己复礼”开始,以身作则。同时孔子不断强调仁的观念,也就是忠贞、孝悌、仁义、信和等,这些观念也是从个人的修养出发,进而处理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乃至国家关系,这种思想被《大学》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教育贡献:孔子是儒者,儒的本义就是祭司,负责掌管祭司活动和教化,因而儒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人需要后天的学习。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著名的教育观念。孔子开创了私学,整理六经,被称为“万世师表”。


(三)老子

(1)思想背景:老子名为李耳,又叫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大约和孔子同时,年纪比孔子年长,孔子有多次请教过老子。老子是周王室的藏室之官,也就是王室的档案和图书管理员,因而十分博学。老子为陈国人,接近楚国,属于南方文化区。《左传》和《孔子列传》来看,楚国和陈国等南方国家是道家思想产生的源头,南方地区巫术盛行,浪漫绚丽,人们喜欢流连于自然,孔子南游的过程中就多次遇到“隐者”“渔父”等“消极遁世”的人物。他们对中原的礼乐文明表示怀疑,主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春秋战国七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春秋战国八大思想流派主流思想(2)

老子

(2)哲学思想:老子是中国比较早探讨哲学的人物,他专注地探讨了“道”的问题。中国古人均认为“道”是世界的规则,但是老子是第一个去深入探讨的。他认为“道”不仅是世界万物的规则,还是万物的来源。同时认为,人类应当顺应道,也就是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了辩证法的哲学思维,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方面的属性,表现为大小、长短、冷暖、高低、福祸、得失、生死等等,而阴阳两方面均可以相互的转化,因此没必要对生死名利看得太重,一切应当顺应自然。

(3)政治思想:老子对中原繁杂的礼仪制度感到反感,他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这种小国寡民也就是原始的村落状态,没有剥削压迫,大家和睦相处。这种状态在楚国地区保存较多。同时,他也反对国家对平民的剥削和压迫,提倡“无为而治”。这种“无为而治”也是原始社会的氏族社会“帝力于我何哉”的状态。《道德经》中有一些实行愚民政策的语言,这应当是黄老学派改动的。


(四)墨子

(1)思想背景:墨子本名墨翟,是春秋末期宋国人,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但是到他这一代已经彻底没落。墨子曾经做过农民、工匠,这些社会经历让他十分重视平民的利益,传统认为他是平民阶级代言人。墨子的思想和宋国有着很大关系,宋国是商朝后代的封国,保留了大量的殷商文化遗存,如商朝人的“天命观”“尊天事鬼”等观念,深深影响了墨翟,因而墨翟是十分相信天命、鬼神的。

春秋战国七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春秋战国八大思想流派主流思想(3)

墨子

(2)政治观念:春秋时期,仁义的观念盛行,其中儒家大谈仁义。但是墨子却对儒家那种维护贵族利益“尊尊亲亲”的感到反感,他从平民的角度,提出“兼爱”的概念,也就是不要以社会等级作为人际关系的标准,应该爱无等差。同时他反对过去那种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垄断,提出了“尚贤”的主张,这一条和春秋战国的时代趋势相吻合。另外,墨翟还反对儒家的礼乐制度,提出了“节葬”“节用”的社会观念。墨子十分反对战争,他认为面对非正义的战争应该坚决抵制。

(3)天命观点:墨子继承了殷商的天命观,认为天的意志是人间必须遵从的,同时也认为鬼神是绝对存在的。但是墨子并非完全继承了殷商的天命观,他的天命观只是为了宣传兼爱、非攻等思想。


(五)兵家

(1)思想背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主要产生于齐国,齐国是姜太公所封之国,姜太公是西周最有名的军事家,而姜太公的军事思想无疑对齐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了孙武、田穰苴、孙膑等军事家,西汉时期又出现了张良,不得不说齐国的土壤适合军事家的产生。

春秋战国七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春秋战国八大思想流派主流思想(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