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从哪里来?
他们当然可以从一个国家或城市到另一个国家或城市去创业,但这已经是个体的行为,而不是群体的迁居。在我看来,创业创新人才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就像斯坦福大学、MIT(麻省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等,被公认为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学。未来中国也会出现一批这种类型的大学,在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方面产生独特的作用。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满足创新创业对人才的渴求。
如果我们把劳动人口分为创业者和打工者,那么,他们各自的本质性差异在哪里?
在《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中,作者观察和研究了创业者的行为,进而挑战了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提出高于短期理性动机或超理性动机的创业者行为。“在对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人类行为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新阐述时,我们质疑经济学家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假设。”他们认为,创业创新需要个人超越短期个人利益,并关注于长期共赢。
作者说,在热带雨林(指创新生态)中让人们从事创新的动机是超理性动机,是指竞争的刺激、人类利他心理、渴望冒险、探索以及创造的喜悦、为后代做打算、渴望实现生活的意义等。超理性动机是基于创业者和创新文化提出的对人类行为的另一种假说。
“雨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法。观察“雨林”,往往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虽然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与需要,但是创新却要求巨大的自我牺牲与自我约束以实现成功。这正是内在超理性动机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有人认为,企业家精神并不是通常所谓的企业家所特有的,究其本质,社会中任何个体,只要是愿意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超额回报,都可以认为是有企业家精神的。这其实还是在讲经济理性,任何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都是有程度不同的风险的。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并最终成为成功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这取决于他或他的团队是否为“对”的创业者,是否在满足“对”的需求。经验表明,是否为“对”,是试错的结果,而且通常这些试错“对”的概率还很小。当然,他(们)是否处在一个“对”的地方(雨林)也很重要。这就是我在后面要讲到的创新生态的价值:能够提高试错为“对”的概率。
然而,是“对”的创业者,又找“对”了需求,是否就意味着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提出过第三个试错“人格试错”,亦即企业主能否在激励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既能够直面挑战,赢取各种商机,又能够克服自我膨胀、过度投机和不良习性等人格缺陷,进而人格试错为“对”,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完成这个平衡的创业者和企业主,一定具有超理性动机的特征。
今天,在什么地方创业?概括上面两层意思,主要有以下观点:
今天是创业创新人才在创业;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超理性动机的行为特征;
他们中的成功者一定是出于超理性动机,在做他们的创业创新事业。
上面已经提到,创新生态系统是能提高创业“对”的概率。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创业活动比产业发展更需要集聚,也就是说,稀缺的创业者和其他各种创业资源,需要集聚在一个类似生态圈的地方,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硅谷、硅溪和深圳湾,正是因为那里的创新生态系统优于其他地方,所以才出现了更多的新创公司、更多的成功企业。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概念。借用到创新领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个创新主体、创新环节和创新因素之间组成的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生态链。不同要素和行业间创新链的组合,形成区域创新生态圈。创新生态是一种崭新的创新范式。与此前的机械式、靶向式和精准式创新范式不同,这种范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如果将之前的创新范式比作目标明确的“市场”或“工厂”,那么,创新生态这种范式就是众多“物种”杂居、有可能产生新“物种”的“雨林”。在“雨林型”创新生态中,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就会在一定的概率下产生。创新生态的质量往往就是由这个概率的高低体现出来的。
观察和数据均表明,创新成功的绝对数与创新主体有关,所以,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创业创新成功的相对数(概率)与创新生态有关。
也就是说,当创新生态为既定,创新主体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成功结果就会越多;当创新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为既定,创新生态就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
人群中风险偏好高、组织才能强、性格特质适合创新创业的人,是一个小众人群,近似于常数。因此,对于创新成功来说,创新生态是一个相对更加重要的问题。对于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来说,在做人才的文章的同时,也要关注创新生态。唯有在一个好的创新生态里,创新意愿才能得到增强,创新的成功率才能得到提高。
创新生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个层次。如果说一个企业构建了内部创业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上的主体、要素和相关环节就构成创新生态。
现在比较流行的创客(众创)空间,就有各自的创新生态。这些是微观层面的创新生态,总是存在于不同的区域中。在区域层面,分别有街区(小镇)、城区和湾区(城市群)的创新生态。它们既独立存在,又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湾区。湾区现在是全球区域创新中心的代名词,是新经济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策源地、集聚地的代名词。它是从一个或若干个增长极开始,从“点”到“带”、到“片”而形成的。
目前,被公认的世界三大湾区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一经提出,就被称为是全球的第四大湾区。所谓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以深圳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香港的金融资本资源为主导,并整合区域其他各种优势资源,沿珠江口和深圳湾形成的都市圈意义上的“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