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秋,柳青的病情已恶化为肺心病,被迫到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在靠氧气瓶维持呼吸的那些日子里,他仍顽强地坚持创作,重新写出了《创业史》第二部第14章,接着修改了第15、16和17章。1978年5月,他转赴北京治疗,想利用医院的现代化条件,支撑身体,争取时间,以便改完《创业史》第二部。终因体质太差,病情严重,他于6月13日下午5时不幸病逝,终年62岁。其骨灰被分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和长安县皇甫村神禾原墓地。《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我国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创业史》第一部构思宏伟,情节曲折,语言清新而富有关中地方韵味和特色,尤以梁生宝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它是我国当代反映农村生活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农村阶级矛盾与冲突的艺术反映。日本文学评论家冈田英树在《长篇小说〈创业史〉——生动的农民群像》一文中指出:“我想可以这样说,这部《创业史》确实把中国长篇小说的已有水平引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创业史》及其作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正如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所说:《创业史》将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发展到又一个高度。《创业史》创造性的人物刻画、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情绪酝酿、气氛点染,包括极富哲理性的议论,都让后来的陕西作家受用不尽,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等都有意遵循柳青的路子往前走。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