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告诉刘备该怎么做,除了什么信义著于四海,招揽人才等套话之后,说了很关键的几个要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就是要搞好邻居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己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外结好孙权,打仗最怕的就是两线作战和背后捅刀子,这点在关羽身上做了很好的反例。
最关键的来了,这些都做好以后呢,如何夺取天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两个条件,一、天下有变。怎么变,谁也不知道,或许是曹操死了,或许是司马懿谋反,或许是发生蝗灾,瘟疫,火山海啸等不可抗因素。总之需要有变动,刘备才有机会统一天下。那如果没有变动呢?那就等呗,继续勤修内政,外合邻邦,等待机会。
二、兵发两路,一路遣一上将从荆州出发,这个上将很有可能指的就是关羽;一路从益州出发,共同打曹操,这样就可以夺取天下了。
可以看出,诸葛亮不是一时兴起哄刘备开心,而是做了周密的计划,是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和前瞻性的,如果刘备按照这个大方针走,说不定真能统一全国,但最后没统一,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出在关羽身上,诸葛亮入川,留关羽守荆州,临走时告诉关羽怎么做,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个是符合隆中对“外结好孙权”这一条的,而且也可以避免两线作战,可是关羽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孙权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这是明显的示好,关羽却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孙权当狗了。同时还攻打曹操。
刚开始取得一系列的成功,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可是好汉难敌四手,曹操和孙权联合起来前后夹击关羽,最终关羽被*,荆州也丢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此泡汤。
总的说来,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天下有变”,诸葛亮给关羽交代的是守好荆州,而不是主动进攻曹操,时机还不成熟。二是“东和孙权”,关羽也不知道怎么了,总看不起东吴的人,作为一方大将,不应该有偏见,不应该小看敌人,更不应该毫不掩饰的表露出来,太不成熟了。
“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没能走完,最后能否成功也无法验证了,不过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构想夺得三分天下,足以证明隆中对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