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林业局管辖的林场是什么单位,林业局与林场关系

首页 > 三农 > 作者:YD1662022-11-20 05:56:42

县级林业局管辖的林场是什么单位,林业局与林场关系(1)

金盆山林场龙井湖 摄影:龚循辉

全国十佳林场、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美林场……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金盆山林场的荣誉室里,摆满了奖牌和证书。

撑起这些荣誉的,是金盆山林场三代人60余年的坚守。他们绿荒山、守青山,变荒山为林海,写就了新时代的“两山”传奇。

面对荣誉,金盆山林场人没有懈怠、没有停留,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不断续写绿色故事、追逐绿色梦想。

县级林业局管辖的林场是什么单位,林业局与林场关系(2)

摄影:龚循辉

三代人的绿色接力

1957年12月,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金盆山林场成立。一批下放干部和复员军人组成的绿化队伍在这里安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植树造林,拉开了林场建设的序幕。

1959年,18岁的龚令安毕业后经招工来到金盆山,成了第一代林场人。“住瓦桥、工棚,吃住在山上,种树就靠一双手,每月工资18元。”回忆从前,已退休的龚令安仍记忆犹新。

“植树造林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再难再苦都要干好。”第一代林场人互相鼓舞,日复一日,用青春和汗水染绿荒山。在第一任场长张兰圃任期内,林场完成造林3.6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次,天然林改造培育5.3万亩,培育大径材2.6万亩,被评为全省杉木大径材造林样板点。

看着亲手栽的树成林成材,龚令安感到无比自豪,他还先后动员儿子龚循胜、孙子龚良斌到林场工作,一代接着一代干。林场像龚令安家这样“三代同为务林人”的不在少数。

老职工黄达仁退休后,儿子黄连可接班在林场工作。父亲说:“年轻人不能贪图轻松,要多做事,最苦最累的地方才能锻炼人。”1979年,黄连可听从父亲教诲,进入大公桥采伐队,成为一名采伐工。一把锯子、一把斧头、一个水壶、一顶草帽,是黄连可和同事上山采伐必带的“四件套”。为了提高效率,他们早出晚归,干在山上、吃在山上。

“20世纪90年代末是林场最困难的时期,木材卖不出去,经常发不出工资,职工生活压力非常大,但林场职工造林抚育、巡山管护热情依旧,这一坚持就是5年多。”黄连可回忆。为守住山林,林场坚持科技创新,全面推行良种良法造林和森林近自然经营,实现由纯林向多树种造林发展。

如今,林场林海连绵、林相多样,辖区森林面积15.82万亩,森林覆盖率97.1%,森林蓄积量149.5万立方米。核心区保存完好的5.3万亩天然阔叶林,被中科院、中山大学植物学家称为“我国中亚热带低海拔天然阔叶林的最后绝唱”,林间溪水汇成的龙井湖成为信丰县50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

县级林业局管辖的林场是什么单位,林业局与林场关系(3)

摄影:龚循辉

“铁姑娘”的绿色事业

“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林场人,党需要我们、绿化需要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完成使命。”当年的金盆山林场“铁姑娘”突击队队长江学莲,说起奋斗的往昔,多了许多理性和平静。

1977年3月,林场派女知青江学莲到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参观学习。江学莲被大寨“铁姑娘”战斗队“玩命干,比着干”的精神深深打动,萌发了向她们学习的想法。

在林场的支持下,10名从赣州市下放的女知青、6名从信丰县下放的女知青组建起“铁姑娘”突击队,江学莲担任第一任队长,最小的队员17岁。

春季种树种田,夏季抚育采茶,秋季收粮施肥,冬季清山整地,突击队随时服从工作调配,一年四季不停歇,成为林场的生产骨干。

2007年,林场16名平均年龄40岁的女职工又组成了营林队,常年驻守大山深处,清山整地、造林抚育,被称为大山中的娘子军。

2016年9月,赣州市76届知青重返金盆山林场。“虽然林业工作又苦又累,但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受益终身。”突击队的战斗岁月成了她们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历经40余载,“铁姑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永不服输的精神依旧闪耀。

县级林业局管辖的林场是什么单位,林业局与林场关系(4)

图片来源:信丰县林业局

金盆山林场的绿色答卷

建场时期靠“一颗红心,一双手”;生产时期靠“一把锄头,一把刀”;大造林时期靠“一把锄头,一把尺子”。60余载,金盆山林场人在偏僻边远的山区建成了一个山川秀美、生态和谐的国有林场。

望着连片的林海,林场场长黄文晖感慨:“没有改革就没有林场的今天。”

1985年,林场从以生产木材为主过渡到以营造林培育资源为主,以场带乡、场乡合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管理体制逐渐暴露了政企不分、职能不全、社会包袱沉重等弊端,林场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扭转困境,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林场历任班子着手实施了多项改革举措:乡场分开,剥离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改革木材生产销售管理体制,实行活立木公开拍卖销售制度……2006年,林场走出困境。

2014年,改革的春风再一次吹进山林。林场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由企业变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生态公益属性彻底明晰。

朝着生态保护与修复方向,林场不断努力。“十三五”期间,全场完成人工造林2.2万余亩、补植补造珍贵树种1.6万亩、森林抚育5.3万余亩、低质低效林改造0.8万余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33公里。

生态日益向好的同时,林场绿色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林场投资800多万元,先后改造场部、工区和护林点办公和生活设施,新建职工公寓125套,水、电、路、通信设施全面改造升级。2020年,职工人均工资8万元左右,比改革前增长了40%。

近年来,林场先后投资1685万元,在信丰县古陂镇新屋村、大屋村和大塘埠镇坪石黄陂村建设油茶基地2695亩,由林场统一整地种植、经营管理。“进入丰产期后,油茶基地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黄文晖说。

从植绿、护绿到兴绿,林场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正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有计划地对区域林分进行经营培育,推进林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增长、林场增效、职工增收。”面对林场的未来,黄文晖信心满怀。(信息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 王强)

县级林业局管辖的林场是什么单位,林业局与林场关系(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