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文集团创始人李运强(左2)携夫人(左一)上东屿岛
东屿,是博鳌三个自然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因兴建博鳌亚洲论坛会议工程,岛上整体搬迁,其中也包括李运强家族的祖居。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召开之后,理文造纸创始人李运强携夫人特意上岛,最后看望即将搬迁的祖居和他在岛上捐建的“东屿岛李运强小学”。当年,由李运强出资1000万兴建的小学,位于东屿最高处,学校占地20亩。为解决岛上居民行路难,他又出资捐建一条石板路。如今的博鳌,交通发达,而在过去,东屿岛上的居民出入,都是靠约1米宽、5米长的一叶扁舟;此外,居民们祖祖辈辈都是半渔半耕的生活。
李运强5岁时从海南博鳌到香港接受教育,当过学徒,后随亲戚学做生意,自主创业,到1976年时已是百万富豪。最开始,李运强跟着三叔公做生意,当时月薪也就250元。李运强在生活方面比较节省,三年时间“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2000元,这就是他开始自主创业的资本。
很多60后、70后,爱听经典老歌,因为每一首歌都是一段青春回忆。说起李运强的财富传奇,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三用机”说起,有它一份功劳!
用“三用机”听歌,就必须有录音带。30多年前的潮汕地区,号称中国音像生产基地,很多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在做录音带。当时的生产订单,几乎来自香港。自立炉灶的李运强,*第一件事,就是生产录音带,1976年,他赚到了创业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
李运强(左2)在琼海市嘉积中学
当年,每装嵌一盒录音带,就有三、四元的赚头;李运强后来说,那时钱很好赚,花30万买了两套房后,他又花12万,给自己买了一部奔驰车,再花8万,也给他的伙计买了福特车,结果钱还花不完。
70年代末期,内地实行对外开放,捷足先登的李运强,于1979年,毅然来到广东东莞这块风水宝地,利用内地低廉的人工,发展手袋、纸品、录相带、录音机五大产业,最后做成了香港著名的手袋大王。像彪马等运动大牌,以及欧美众多知名名牌的手袋,均是由李运强旗下公司供应的。
“理文造纸”创办于1994年,当初这一间小型纸业公司,如今已发展为全球具领导地位的箱板原纸及纸浆生产商之一。2003年9月26日,理文造纸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集团目前在中国拥有5间厂房,策略性地选址于东莞潢涌、广东洪梅、江苏常熟、重庆永川及江西九江。另外,集团在越南亦设有生产设施。
《福布斯》2010年香港50豪排行榜上,理文造纸李运强家族净资产22.5亿美元;由于该年度公司股票强力反弹,其财富猛增4倍有余,他亦是榜中资产增幅最大的富豪。而在2018年香港富豪榜上,李运强拥有50亿美元财产,排名第21位,他亦是香港造纸业首富、海南琼海首富。
香港理文集团创始人李运强
香港理文集团旗下有二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理文化工”和“理文造纸”,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对于自己事业成功,李运强觉得,最重要的是勤快,要刻苦耐劳,循规蹈矩,没有其他捷径。
李运强不烟不酒不嫖,不攀附权贵,做事认真、力求尽善尽美。他投资内地时间很早,从1978年起就开始在东莞小榄设厂,后来陆续办起了录音带厂、手袋厂、软箱厂、纸品厂、造纸厂,并创办起理文集团。
李运强育有5位子女,如今个个独挡一面,对于子女,他总重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媒体访问时,李运强与之共进午餐,他叫子女把鱼肉分开给大家吃。当时,他的子女请工人帮手,李运强当即轻斥他们:“这些小事也要把工人呼来唤去!?”于是,他起身亲自动手拆肉。
李运强是香港知名企业家、富商和慈善家,身上的荣誉称号很多,比如广东省荣誉市民、广东政协常委、以及商会及一些社团领导;另外,他还是海南省国兴中学、琼海嘉积中学荣誉校长、香港海南商会当然荣誉会长。不过,他做事喜欢光明磊落,避“瓜田李下”之嫌,他说若是走捷径搞地产,在很多地方要多少地都可以拿到,现在可能早已是首富了。为避免利益冲突,在家乡海南,除了由他牵头在三亚兴建了一间六星级大酒店外,几乎没有地产投资。
建厂被骗十几次,金融海啸受挫,富二代凭啥把小厂办成亚洲第二大造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