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开船,没有参照物,如何从人生的A点到B点,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抵达,都会非常模糊。过去就像在陆地上开车,可以依靠导航,依靠社会体系之中的一些观念——你要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通过什么样的路径长成什么样的管理人,突然,这一切都消失了。你在开船,旁边什么也没有,就像上课老师跟我们说的,你必需要学会海图,也就是通过圆规在海图上画路径,才能知道自己的船头指向的位置能不能精确地在两天内抵达那个点,不然偏离一两度的磁针方向,可能就开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在海上,一切都要依靠自己。”
02
我在体验一种生活
我想将这些分享给大家
郭宇在社交媒体上是完全敞开的状态。
他微博的更新频率的确很高,自2009年来,近29000条微博,他从不吝于分享自己的日常——“废话太多了,谁会看,就你们这些记者会看”。
发布那篇 《我选择在28岁的末尾退休》长文时,他在文末也附上了自己的微信号,朋友圈和微博的内容,几乎完全同步。
郭宇的置顶微博
记录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不是刻意开放,也不是为了寻求和相似价值观的人发生联结,郭宇说:“如果你从小到大身边没有什么人和你一起玩,整个暑假两个月都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你也会有这种习惯。这个是所有内向人都会有的一个习惯。”
看郭宇的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会很舒服。尽管他的确呈现出一个符合大众想象的“财务自由”的年轻人的样子——看房买房卖房,看车买车卖车,时不时去各地旅行,品尝美食,偶尔聊聊投资,关注某些社会议题。但郭宇的表达里——无论是长文字还是影像,都有一种属于他语言模式的直接和真诚,一种很纯粹地——我在体验一种生活,我想将这些分享给大家。
郭宇的日常微博分享
不过,拥有很多微博粉丝和微信好友的他却说:“没有什么朋友,现在真的联系的人越来越少。”
有时一天下来,手机里除了推送,没有任何人发来信息。“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以前在北京交往的人都是一些同事。现在来日本了,或者因为兴趣不匹配,或者一些经常联系的朋友因为疫情没办法再进行跨国旅行之后,也逐渐不联系了,越来越少,经常发消息的,就三四个人,两三个人。”
郭宇的微信签名里有一句,“我想要成为一个对所有人坦诚的谜”,他好像的确在逐渐成为中。
类似的“矛盾”还体现在他所关注的议题和所过的现实生活之间的反差。他曾经写过这样一条微博,“有的时候想想也是挺奇妙的,世界疯狂发布新电动车的时候,我在学手动挡,体验怎么掌握半离合状态……”
他关注也乐于分享一些非常前沿、科技感十足的话题,比如元宇宙、区块链以及其他和他老本行互联网相关的议题。但他也说,自己过得很“现充”,学手动挡,用徒步、潜水、冲浪、开船等方式去拥抱和感受真实世界,和他思考的那个世界完全不一样。他所思考的那些内容本质不过是一场投资。观察世界,做出行动,是一种习惯,也是他目前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对于这种种世界潜在的发展方向,他本身并没有热情。“可能有些年轻人,觉得元宇宙是未来,我也要过上这样的生活,戴着VR眼镜,活在互联网中,成为一个数字游民。我不会。你看我的人生选择,就知道我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希望我过的每一天是平和、稳定、充实的, 能够和自然在一起的、一种非常传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