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在常去的古董店吃流水素面
从频繁前往日本旅行,再到这几年定居日本。日本社会环境、人际交往模式,从温泉酒店延伸至其他领域所透示出的那种传承感和匠人精神是郭宇喜欢并认同的。
发达国家年轻人的生活也多少给他带来冲击。那些夏天待在海边整日冲浪的年轻人,或许只是高三念完后不想上大学,便休学一年去玩;工作一段时间不想干了,便辞职去送外卖,一个月下来能赚100多万日元,约6万人民币;建筑公司的工人,年薪可以达到200万人民币。
有时候看到这些,郭宇似乎有点惆怅,“我们可能努力了10年,不过就达到人家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水平,而人家可能一开始就这样。”
这可能是一个年轻人在实现某种阶级飞跃后,和其他财务自由的人相比,最直接观照的还是几年前的更年轻的自己、更年轻的那群人。财务自由后,好像一切都是淡淡的,倒也符合郭宇的“过日子”的说法。
郭宇在宫古岛浮潜
投资的几个方向里,太空旅行是他少有的自己本身真正感兴趣的事儿——不过这也符合学习一个新技能,以此开启新世界的逻辑。他没怎么想过死亡这事儿,但他想象过自己的葬礼——把自己装到火箭里,发射到太空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方向,你不觉得吗?”
他的口头表达和他的文字一样有一种“冷感”。我问他,“聊起这些,感觉你有*,但也没那么强,还是只是你表达得很平静,内心还是热的?”
他给出了一个非常“有钱人”的回答——“就没有什么特别渴望的事情,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应该做,有信心把它做好,就做。地球上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想去但去不到的地方。所以这是那些有钱人要花几千万美元买一张票,然后去近地轨道环游一圈的原因吧。”
CITYZINE × 郭 宇
城市画报:你还有关注哪些投资方向?
郭 宇:我买了很多私人火箭公司的股票,包括火箭发射背后的一些做火箭元器件、卫星元器件的公司。我觉得商业航天会成为一个趋势,现在人类社会的航天科技的发展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中国也认可这样一个趋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且现在还不是冷战时代,就意味着它真正成为了一个消费品,不管是商业航天的载人航天旅行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就可以让这个事情变成一个消费品,一旦这个事情变成一个消费品,很多人就会get inspired。
想象一下,一个宇航员经过10年训练去到太空,他的感觉和一个经过10天训练的艺术家去到太空,会是完全不一样。这些事会促使这个行业更加蓬勃发展,所以我确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我买了很多,这些公司的股价现在也很便宜。
城市画报:在国内,大家在讨论财务自由的同时,也在谈论“996”,谈论“内卷”。如今你回过头会如何看待年轻人的这种挣扎?
郭 宇:我现在不太关注这类信息。但国家好像在管这个,希望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得更轻松一些,这样可能对生育意愿会更强烈一些,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方向。因为就算政府不从这个角度去管,互联网行业也已经走到一个存量竞争的领域,再逼大家去加更多的班,也不会有更多新用户进来,这件事本身没意义。
既然要把事情做长,眼光要放长远,肯定要(考虑到)每个人生活的幸福感、目标感这些长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