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310开头的上海人说,现在的上海逐渐失去味道,有些他们不认识了!老的商店疫情后渐渐消失,琳琅满目的小店如雨后春笋。
哪里还有熟悉的味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的南京路、愚园路、巨鹿路、富民路、武康路、永嘉路、长乐路、淮海路、乌鲁木齐路等不断出圈,成为新潮和时尚的代名词。
这更新和重整后的马路和小店吸引着年轻人,也拒绝着老一代的上海人。一部《繁花》似乎诉尽了老上海骨子里的情怀,遥远的黄河路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仿佛打开了上海人的记忆。
老城厢在消逝,上只角和下只角更是今非昔比,浦东更是天上地下,上海的变化对于很多老上海人是陌生的!身在上海,除了骨子的自豪感,阿拉上海人,其实很多人对崭新的街道和建筑,都似曾相识,却并不熟悉。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和历史积淀的城市之一,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中。所谓“上海味道”的消逝与“新上海”的重构,本质上是一个城市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身份认同的复杂博弈,也是历史规律与人文情感的碰撞。
老上海人怀念的“上海味道”,往往指向石库门弄堂的烟火气、吴侬软语的市井人情、旗袍与留声机交织的摩登怀旧,或是本帮菜的浓油赤酱。这种文化符号的构建,既源于真实的日常生活,也掺杂了后人对民国时期“东方巴黎”的浪漫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