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那些主张“不闷没味道”、“闷久一点更有味道”的茶叶,十有八九是心虚。
之前在网上买素材茶回来测评,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
有一款“老白茶”(经鉴定是做旧的,加上了双引号),实物打开后很糟糕,梗叶粗糙,茶梗特别长。
尝试着泡了几冲,果不其然,连续用沸水快出水泡茶,泡出来的茶汤是浅黄色,茶味喝起来既涩口,又寡淡,丝毫没有饱满立体感。
随后,特意增加了浸泡时间。
闷了半分钟后再倒出茶汤,汤色明显加深,茶味变得浓苦,营造出一种“假厚度”的错觉,不至于寡淡乏味。
遇到这样的茶,若你在泡茶时习惯了“逢茶必闷”,极有可能在无意间放跑了一款劣质问题茶!
《3》
二、导致泡茶烫手
很多茶客想不明白,有时候用盖碗泡茶很烫手,为啥还会和闷泡扯上关系?
这与散热规律有关。
当你往盖碗内注满沸水后,水位线停留在接近碗沿的位置。
此时,快速合上盖。
用三指握碗法拿起盖碗,迅速倾倒茶汤,并不会感到烫手。
因为大拇指和中指握在两侧碗沿上,食指摁着盖子凸起处,固定合盖开口角度。
此时,往外撇出去的碗沿,像一座安全岛。
距离滚烫的碗身内壁,还有一定距离,短时间内自然不会让你感到烫手。
然而,若是采用闷泡,情况立刻直转而下。
注入沸水后,闷泡时间一长,沸水的热量就会迅速往外蔓延。
到最终,热量波及两侧碗沿,只是时间问题。
当你坐杯闷泡时,不论用什么法子去倒出茶汤,都会感到很烫手
手指头一被烫到,还会影响泡茶动作的利落程度。
导致用盖碗冲出一道茶汤时,动作磕磕绊绊,很不流利。
从这层角度看,为了防止盖碗泡茶烫手。
除了要选对实用顺手的盖碗,还得离闷泡敬而远之为好!
《4》
三、将茶味泡浓
用盖碗泡茶喝,有着这样的黄金茶水比例。
不同茶叶之间,搭配规律如下。
以标准容量110毫升的白瓷盖碗泡茶为例。
冲泡白茶,不论新白茶、老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投茶量一概5克。
冲泡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烟小种、老丛红茶、九曲红梅、坦洋工夫等,投茶5克足矣。
冲泡武夷岩茶时,默认放到8克,更能展现出正岩好茶的岩骨花香风采。
这些形形色色的茶水比例下,冲泡时间也有相应讲究。
总体原则是,在茶味没有被泡淡前,不需要闷泡。
前5-6冲,注入沸水后,迅速合盖出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