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理/cc
1.钢结构设计内容:
- (1)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构件布置;
- (2)材料选用;
- (3)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 (4)结构的极限状态验算;
- (5)结构、构件及连接的构造;
- (6)抗火设计;
- (7)制作、安装、防腐和防火等要求;
- (8)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2.抗震钢筋满足的要求
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的钢筋牌号为:带肋钢筋牌号后加 E;(例如:HRB400E、HRBF400E)。该类钢筋除应满足以下的要求外,其他要求与相对应的已有牌号钢筋相同。
- 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不小于1.25;
- 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规定屈服强度(如HRB400E)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 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9%。
3.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
- 已知长度的测设
- 已知角度的测设
- 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 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及倾斜线的测设
4.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
- ①直角坐标法
- ②极坐标法
- ③角度交会法
- ④距离交会法
5.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资料:
- (1)总平面图
- (2)建筑物设计说明
- (3)建筑物轴线平面图
- (4)建筑物基础平面图
- (5)设备基础图
- (6)土方开挖图
- (7)建筑物结构图
- (8)管网图
- (9)场区控制点坐标、髙程及点位分布图
6.土方开挖时应检查的项目:
- 平面控制桩
- 水准点
- 基坑平面位置
- 水平标高
- 边坡坡度
7.集水明排的作用:
- 收集外排坑底、坑壁渗出的地下水
- 收集外排降雨形成的基坑内、外地表水
- 收集外排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
8.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
- 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9.验槽程序:【重点】
(1)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
(2)由总监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3)基槽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后,相关方履行验收手续;需局部处理的部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施工单位处理后进行二次验收。
10.验槽主要内容:
-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检查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开挖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2)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
- (3)检查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 (4)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
- (5)天然地基验槽应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的异常点位进行复核检查。桩基应检测粧的质量是否合格。
11.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 ( 1 ) 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 ( 2 ) 局部有软弱下卧层;
- ( 3 ) 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 ( 4 ) 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12.初凝前对混凝土二次振捣的作用:
- ① 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孔隙,
- ② 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 ③ 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缝,
- ④ 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 ⑤ 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从而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13.大体积混凝土防出现裂缝的措施:
- (1) 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 (2) 适当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
- (3)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 (4) 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 (5) 预埋冷却水管;
- (6) 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 (7) 设置后浇带;
- (8) 二次抹面。
14.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一般包括内容:
- ①模板及支架的类型;
- ②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要求;
- ③模板及支架的计算书和施工图;
- ④模板及支架安装、拆除相关技术措施;
- ⑤施工安全和应急措施(预案)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
15.后浇带的设置与处理
- 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14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 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接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1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指标宜规定
- 1) 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高温时35℃),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 2) 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 3)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 4)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入模温度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浇筑后1-4天每4h不应少于1次;5-7天每8h不应少于1次;7天后每12h不应少于1次,直至测温结束。
17.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 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终凝前(通常为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 采用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或矿渣硅酸盐 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 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后浇带、抗渗混凝土、大体积、强度等级C60及以上,不得少于14d
- 地下防水混凝土后浇带不得少于28d
1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1)应制定专项方案(包括):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进度计划、施工场地布置、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成品保护、绿色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急预案等。
(2)吊装要求
- 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 起吊应采用慢起、稳升、缓放的操作方式,严禁吊装构件长时间悬停在空中;
(3)预制构件安装
1)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取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① 每个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设置稳定可靠的临时支撑;
- ② 对预制柱、墙板构件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柱、板高的 2/3,且不应小于柱、板高的1/2。
- ③ 对于单个构件高度超过10m的预制柱、墙等,需设缆风绳。
(5)预制构件连接
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 ① 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5℃,当连接部位养护温度低于 10℃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 ② 灌浆操作全过程应由监理人员旁站;
- ③ 灌浆作业应采用压浆法从下口灌注,浆料从上口流出后应及时封堵,持压 30S 后再封堵下口,灌浆后24h内不得使构件与灌浆层受到振动、碰撞;
- ④ 灌浆料拌合物应在制备后30min内用完。
(6)进场时生产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内容):
- 1) 出厂合格证
- 2) 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 3) 钢筋复验单
- 4) 钢筋套筒等其他构件钢筋连接类型的工艺检验报告
- 5) 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19.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条件:
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等各种参数及参数的组合。
20.进场的保温材料应检验项目:
板状:表观密度或干密度、压缩强度或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
纤维:表观密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
21.吊顶工程隐蔽工程项目验收:
- 1. 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风管的严密性检验;
- 2. 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
- 3. 埋件;
- 4. 吊杆安装;
- 5. 龙骨安装;
- 6. 填充材料的设置;
- 7. 反支撑及钢结构转换层。
22.饰面板工程应对下列材料及其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 1) 室内用花岗石板的放射性、室内用人造木板的甲醛释放量;
- 2) 水泥基粘结料的粘结强度;
- 3) 外墙陶瓷板的吸水率;
- 4) 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陶瓷板的抗冻性。
23.冬期施工混凝土搅拌前, 原材料的预热规定:
1)宜加热拌合水。
当仅加热拌合水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加热骨料。拌合水与骨料的加热温度可通过热工计算确定;当水和骨料的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 可提高水温至100℃,但水泥不能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2)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不得直接加热,应事先贮于暖棚内预热。
(2)出机温度不宜低于 10℃ ,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对预拌混凝土或需远距离输送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可根据运输和输送距离经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宜低于15℃ 。
2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原则
- 1)依法履约
- 2)诚实信用
- 3)全面履行
- 4)协调合作
- 5)维护权益
- 6)动态管理
- 7)合同归口原理
- 8)全过程合同风险管理
- 9)统一标准化
25.组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文件(注意优先解释顺序)
- 协议书
- 中标通知书
- 投标函及其附录
- 专用合同条款及其附件
- 通用合同条款
- 技术标准和要求
- 图纸
- 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
- 其他合同文件
26.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规定
(1)按编制对象,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2)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
(3)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5)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 ① 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 ② 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 ③ 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 ④ 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 ⑤ 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
27.施工现场动火等级划分
一级动火
- 禁火区域内
- 油罐、易燃液体的容器及与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 各种受压设备
- 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 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 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二级动火
- 一定危险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
- 小型油箱等容器
- 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施工现场动火审批程序
- 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如钢结构的安装焊接。
- 二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责任工程师组织拟定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填写动火申请表,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 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 动火证当日有效,如动火地点发生变化,则需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8.消防器材配备:
- 一般临时设施区,每100m2配备2只10L灭火器。
- 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时,应配有专供消防用的消防桶、消防锹、消防钩、盛水桶(池)、消防砂箱。
- (易着火)临时木加工间、油漆间等,每25m2配备1只灭火器。
- (易爆炸)仓库、油库、危险品库或堆料厂内,应配备足够组数、种类的灭火器,每组灭火器不应少于四个,每组灭火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 高度超过24m的建筑工程,应保证消防水源充足,设置具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安装临时消防竖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干管100),每层必须设消防栓口,配备足够的水龙带(周围3m不准存放物品)。
29.施工现场消防车道
- (1)施工现场内应设置临时消防车道,临时消防车道与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的距离,不宜小于 5m,且不宜大于 40m;施工现场周边道路满足消防车通行及灭火救援要求时,施工现场内可不设置临时消防车道;
- (2)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如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应在消防车道尽端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 (3)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下列建筑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处时,除设回车场外还应设临时消防救援场地
- 高度大于24m的在建工程
- 单体占地面积大于3000平米的在建工程
- 超过10栋且为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
30.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
- (1)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火技术方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的主要内容;
- (2) 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设施的性能及使用、维护方法;
- (3) 扑灭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 (4) 报火警、接警的程序和方法。
31.消防安全技术交底应包括的内容:
- (1)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或环节;
- (2) 施工过程应采取的防火措施及应配备的临时消防设施;
- (3) 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 (4) 逃生方法及路线
32.五牌一图
- 工程概况牌
- 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
- 消防保卫牌
- 安全生产牌
-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牌
-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33.节约用水应符合规定:
-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
- 施工现场供、 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 施工现场办公区、 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 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 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
- 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 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 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应合理, 应有节水措施。
34.人员健康符合规定:
- (1) 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 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 (2) 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 应有消暑和保暖措施;
- (3) 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 (4) 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 (5)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 (6) 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 个人卫生、 操作行为应规范。
35.《房屋市政工程复工复产指南的通知》建办质(2020) 38号
1)施工现场采取封闭式管理。(一般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市区不得低于2.5m。)
“ 四区” 分离:施工区、材料加工和存放区、 办公区、 生活区
在建工程内、伙房、库房不得兼作宿舍。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外窗,床铺不得超过 2层,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宿舍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m,住宿人员人均面积不得小于2.5㎡,且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
2) 根据工程规模和务工人员数量等因素, 合理配备体温计、 口罩、 消毒剂等疫情防控物资。
施工现场主要防疫物资:额温枪、水银体温计、 口罩、84消毒液、 洗手液、 橡胶手套、消毒剂
3) 安排专人负责文明施工和卫生保洁等工作, 按照相关规定分类设置防疫垃圾(废弃口罩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收集装置。
4)严格执行门卫登记检查制度。通过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实名制考勤、登记和核查,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5)建立建设、 施工、 监理等单位各类人员实名名册, 并对所有人员排查身体状况后建立健康卡, 如实记录人员姓名、 年龄、 家庭地址、 联系电话、 进退场时间、 身体健康等信息。
6)定期对宿舍、食堂、盟洗室、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并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管理,严格执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7) 现场办公场所、会议室、宿舍应保持通风,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6.施工临时用电
1. 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的,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否则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
2.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相关部门审核,并经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 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 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
- 隧道、 人防工程、 高温、有导电灰尘、 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小于等于36V
- 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小于等于24V
- 特别潮湿场所、 导电良好的地面、 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小于等于12V
5.配电箱的设置
- 1)施工用电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箱(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并按照“总一分一开” 顺序作分级设置,形成“三级配电”模式,两级漏电保护。
- 2) 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2台及以上设备共用一个开关箱。
- 3) 一般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器
- 4) 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不得低于2.5m。
- 5)碘钨灯及钠、铊、铟等金属卤化物灯具的安装高度宜在3m以上,灯线应固定在接线柱上,不得靠近灯具表面。
- 6)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两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37.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的设置原则
标准、安全、醒目、便利、协调、合理
38.施工现场使用安全警示牌的基本要求
(1)多个安全警示牌在一起布置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进行排列。各标志牌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标志牌尺寸的0.2倍。
(2)根据有关规定,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通道口、楼梯口、电梯进口、孔洞、基坑边沿、爆炸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存放处等属于存在安全风险的重要部位,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牌。
39.施工进度计划的分类
(1)按编制对象的不同分: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或专项工程)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四种。
(2) 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内容
包括:工程建设概况,工程施工情况,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进度计划,单位工程准备工作计划,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主要材料、设备及加工计划,主要施工机械和机具需要量计划,主要施工方案及流水段划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等。
(3) 注意流水施工中的在案例涉及到的工期和步距的计算、以及绘制横道图。
(4)注意网络图中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及工期的计算,结合事件中描述的问题判定工期和费用的索赔能否成立。
自由时差=上一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的最早结束
40.备案证明管理:
对钢材、水泥、预拌混凝土、砂石、砌体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
41.材料施工试验与检验管理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四环节:材料的采购、材料进场试验检验、过程包管和材料使用。
质量验证包括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取样
施工检测试验计划(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送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实施)应按检测试验项目分別编制并应包括内容:
- (1)检测试验项目名称;
- (2)检测试验参数;
- (3)试样规格;
- (4)代表批量;
- (5)施工部位;
- (6)计划检测试验时间。
42.材料检验见证与送样
需要见证检测的检测项目,施工单位应在取样及送检前通知见证人员。见证人员发生变化时,监理单位应通知相关单位,办理书面变更手续。见证人员应对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全过程进行见证并填写见证记录。
检测机构接收试样时应核实见证人员及见证记录,见证人员与备案见证人员不符或见证记录无备案见证人员签字时不得接收试样。
见证人员应核查见证检测的检测项目、数量和比例是否满足有关规定。
43.主要材料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及要求
(1)钢筋进场时,应按下列规定检查钢筋性能及重量:
1)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证书及钢筋的质量证明书(包括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2)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抽样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单位长度重量偏差(冷弯性能-成型钢筋可不测);
- ① 检验批量:钢筋的原材检验批量是60t
- ②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不超过30t为一批。
- ③ 同一设备加工的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调直钢筋,重量不大于30t为一批。
- ④ 检验批容量扩大:钢筋、成型钢筋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1. 获得认证的钢筋、成型钢筋;2. 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3.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
(2)钢筋调直后,应检查力学性能和单位长度重量偏差。但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此项检查。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该批钢筋,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4)混凝土所用原材料进场复验规定:
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验结果使用。
(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时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44.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内容应包括:
- 1) 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所采用原材料的一致性;
- 2) 出机混凝土工作性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 3) 混凝土强度;
- 4) 混凝土凝结时间;
- 5) 工程有要求时,尚应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等。
45.基坑施工的安全应急措施:
1)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渗水或漏水,应据水量大小,采用坑底设沟排水、引流修补、密实混凝土封堵、压密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2)对于轻微的流沙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沙。对于较严重的流沙,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进行处理。
3)如果水泥土墙等重力式支护结构位移超过设计估计值时,应予以高度重视,超过设计值较多时,应采用水泥土墙背后卸载1、加快垫层施工及加大垫层厚度2和加设支撑3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4)对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一般包括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1、管线架空2两种方法。
46.基坑工程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包括支护结构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
1.支护结构监测包括
- (1) 对围护墙侧压力、弯曲应力和变形的监测;
- (2) 对支撑(锚杆) 轴力、弯曲应力的监测;
- (3) 对腰梁( 围檩) 轴力、弯曲应力的监测;
- (4) 对立柱沉降、抬起的监测等。
2.周围环境监测包括
- (1) 坑外地形的变形监测;
- (2) 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监测;
- (3) 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监测等。
47.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 ( 1 )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 ( 2 )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 ( 3 )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 ( 4 )达到设计高度后或遇有六级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 ( 5 )停用超过一个月,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48.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 ( 1 )杆件的设置与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 ( 2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 ( 3 )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 ( 4 )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 ( 5 )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49.脚手架检查与验收程序
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有关技术文件,当脚手架分段搭设、分段使用时,应进行分段验收,在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0.高处作业的分级
51.洞口作业
- 短边尺寸2.5~25cm的孔口,楼板面等处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盖板要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不发生挪动移位的措施。
- 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一层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栅,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栅,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cm。
- 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防护。
52.防护栏杆设置要求
1. 防护栏杆应由上、下2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 当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3. 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高度不低于18cm 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5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中各检查表检查项目的构成
“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
“文明施工”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管理、现场办公与住宿、现场防火。
“基坑工程”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基坑支护、降排水、基坑开挖、坑边荷载、安全防护。
“模板支护”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支架基础、支架构造、支架稳定、施工荷载、交底与验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施工方案、立杆基础、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杆件间距与剪刀撑、脚手板与防护栏杆、交底与验收。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划分规定:
- 1) 优良 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及以上。
- 2) 合格 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
- 3) 不合格
当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时,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
54.塔式起重机安全控制要点
- (1)塔吊的力矩限制器,超高、变幅、行走限位器,吊钩保险,卷简保险,爬梯护圈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 (2)遇有风速在12m/s(或六级)及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作业,将吊钩升起。
- (3)在吊物荷载达到额定荷载的90%时,应先将吊物吊离地面200~500mm后检查机械状况、制动性能、物件绑扎情况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起吊。对有晃动的物件,必须栓拉溜绳使之稳固。
55.工程备料款数额=合同造价x材料比重(%)/年度施工天数x材料储备天数
56.起扣点=合同造价(不含暂列金额)-(预付备料款/主要材料所占比重)
57.竣工调值公式法
58.成本管理的内容
- (1)确定成本目标;
- (2)进行成本预测;
- (3)编制成本计划;
- (4)实施成本控制;
- (5)开展成本核算;
- (6)做好成本分析;
- (7)编制成本报表。
59.施工质量验收的组织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