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明太子,明太子的儿子怎么死的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6-14 16:45:07

在张书生离开蓬莱后,李力远进京赶考,考中进士,从此十余年,二人没有联系。

过了13年,即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李力远担任饶阳县令,忽然有一位姓张的朋友来访,李力远一看,原来是蓬莱认识的张书生,但因为当时正值准噶尔叛乱,李力远要为朝廷筹措军需,因此无暇和旧友谈,只能算是匆匆一瞥。

又过了10年,到了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年),李力远辞官回到蓬莱老家,张书生突然来访。张书生说自己家乡遭遇水灾,因此前来投奔,恳求李力远帮忙推荐一个学馆来糊口。李力远说:“正好我自己家的几个孙子正是启蒙的年龄,你不如留在我家中,权当是帮我忙了。”张书生大喜,因此留在李家,为李力远当了两年的西席先生。

两年后,即康熙四十七年,李力远正和张书生下棋,突然一伙官兵冲入家中,二话不说就把二人五花大绑,押往省城受审。李力远曾经当过县令,实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他大呼冤枉。不曾想,从身后来了一位级别很高的将军,将军问李力远:

“汝家塾师在南方姓王,山东姓张,汝不知乎?尔读书为官,当知理法,何窝藏朱某为不轨事?”

意思是,你也是读书做官的,熟读律法,为何窝藏朝廷要犯?你家的西席先生在南方姓王,在山东又姓张,你不知道吗?

为什么叫明太子,明太子的儿子怎么死的(9)

经过将军的一番解释,李力远这才知道,他家里的这位张书生,竟然另有身份。于是他便问身边被捆起来的张书生:“你到底是何人?”

张书生见事已至此,隐瞒已经毫无意义,便和盘托出:

“吾乃先朝皇子朱慈焕,原封定王,事至今日,不得不说实情。”

李力远听完这句话,差点被吓死,他知道,自己只要沾上这个人,怎么都洗不清了。

四、75岁老翁,64年藏匿

朱慈焕生于崇祯年间,被抓当日,是康熙四十七年,此时的朱慈焕,已经75岁,垂垂老矣。

根据朱慈焕供述,李自成攻入京城后,他和哥哥们走散。

“崇祯末年,流贼围京城,先皇将吾交王内官,匿民间。城破,王献之闯贼,闯又交杜将军。未几,吴三桂与大兵*败流贼,各自奔逸,贼中有一毛将军,携吾至河南,弃马买牛……”

当时,崇祯把朱慈焕交给了一名姓王的太监,王太监为了邀功,把他交给了李自成。后来李自成兵败,朱慈焕逃跑,遇到一位姓毛的将军。毛将军本是李自成阵营之人,得知朱慈焕的身份后,他带着朱慈焕逃到河南,弃马买牛,在河南隐姓埋名了一年多。

为什么叫明太子,明太子的儿子怎么死的(10)

清军入关后,加大了搜捕力度,毛将军怕牵连自身,给朱慈焕留了一些银子,便独自逃跑了。朱慈焕当年只有13岁,他一路乞讨,来到祖宗之地凤阳,在凤阳遇到明朝一位王御史。王御史见到朱慈焕,“执手悲泣,留于其家”,从此,朱慈焕改姓王,改名王士元,和王家的子弟一起读书。大概过了五六年,王御史病故,王家长子不敢收留朱慈焕,便请他出门。朱慈焕当时已经是十八九岁,离开王家后,决定出家为僧。

后游浙,止一古剎,有余姚人胡姓,亦宦裔,偶来寺,与我谈经论文,大诧曰:“子才学如此,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易衣帽,劝蓄发。

后来,朱慈焕云游到了浙江余姚的一座寺庙,遇到一位姓胡的官员,他见朱慈焕才学渊博,一表人才,便劝他还俗,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不过,当时朱慈焕化名王士元,就连他妻子都不知道他是明朝的朱三太子。

所以,康熙年间多起“朱三太子”案,其实都和朱慈焕无关。

岳父去世后,余姚一位叫张念的老和尚以“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义,朱慈焕大惊,怕朝廷顺势查到自己,这才向妻子和长子说明自己的身份,带着全家躲到山东。这段时间,朱慈焕短暂的改姓胡,后来又改姓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和李力远相识。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朱慈焕的身份,他又是如何暴露的呢?原来,在朱慈焕还俗之前,曾对一位庙里的老和尚提及过自己的身世。后来老僧去世前,曾和自己的徒弟透露过,说朱三太子曾经在某寺庙里为僧。不曾想,他这位徒弟因为犯事被朝廷抓获,为了将功赎罪,便将这条线索提供出来。由于朱慈焕两次改姓,又远走山东,官府虽然有线索,但前后却花了20余年,才找到朱慈焕本尊。此时的朱慈焕,从姓朱,改为姓王,又短暂改姓胡,最后改姓张。他三易其姓,在民间藏匿了64年之久。若不是老僧嘴不严,他可能就此消失于史书之上。

为什么叫明太子,明太子的儿子怎么死的(11)

朱慈焕被抓后,朝廷先后将近期以“朱三太子”名义谋反的多个头目找来和他相互指认,他们都表示不认识朱慈焕。可见,朱慈焕虽然隐匿64年,的确没有参与过“谋反”和“复国”。

五、行三恪之礼,何食言而肥?

面对审问,已过古稀之年的朱慈焕用悲怆的语气说道:

况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在山东教读度日,居近通衢,密迩京师,尚敢有谋反之事乎?

朱慈焕的意思是说,我已经75岁了,哪有力气谋反。要谋反,也需要占领城池,囤积粮草,我家中无米,居无定所,哪一点符合造反的条件?

主审官被反驳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得一路押往北京,等待康熙决定。哪知此人还没到京城,康熙便下令处决朱慈焕。用康熙的话说:

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康熙的意思是说:这个老头虽然没有参与谋反,但难免他有谋反之心,立即诛*,以正视听。

为什么叫明太子,明太子的儿子怎么死的(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