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借东西”便是友谊的开端。图/《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
你有多久没借钱、借东西、借人情了——无论是小心翼翼地向别人借,还是大大方方地借给别人?
生活总不会万事亨通,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个人的能力和财物终归有限,借,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学生时代,免不了借笔借纸借橡皮,走进社会,能借的东西就更多了,有人向你借钱,有人向你借车,为数众多的点头之交,也想在朋友圈里借你的手点个赞。
1997年底,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影片结尾上演了温情一幕:
杨立新饰演的中年人,为了让罹患绝症的妻子安心,骗她说自己终于分到房子,葛优饰演的主人公好心将婚房借给这对夫妻。
最终,中年人在大雪纷飞的日子来还钥匙,说他妻子走得没有遗憾。
一借一还,令人感动。
电影《甲方乙方》的结尾,妻子去世后,丈夫在大雪纷飞的春节,把房子钥匙还给了好心的主人公。
九十年代末,中国人的住房固然紧张,但是房子还没有上升为所有家庭的头等大事。
这段借房子的情节如果放到今天,恐怕就要因为太过魔幻而不被观众接受了:
房子借去弄脏怎么办?亏掉的租金谁赔?房子借给他了,那段时间的物业费和月供怎么算?
最后,房主和借房者都将受到无情批判:前者滥好人,没心没肺,后者厚脸皮,不知轻重。
浏览网络上所有关于“借”的话题,最受欢迎的结论只有一个:不借。
当不借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一方面说明人们长久以来不堪其扰,被复杂的人情世故弄怕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社会“不麻烦别人,也请别人不麻烦我”的社交准则,渐渐深入人心?
但话说回来,该借还是要借的,只是借的对象不再是亲戚朋友、同事同学。不信低头看看手机,谁还不欠着银行、X呗、XX白条、X分期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