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槟榔
【化学成分】
1、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高槟榔碱等。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制品为高。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2、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药理作用】
(1) 驱虫作用:本品及所含槟榔碱有麻痹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短小绦虫作用,使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对猪肉绦虫作用更为强大,能使虫体各部瘫痪。(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槟榔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 对胆碱受体的作用:槟榔碱为M胆碱反应系统兴奋药,能增强胃肠蠕动而产生腹泻。另有缩瞳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
(4) 抗高血压: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5) 对子宫影响:槟榔其鞣质与所含生物碱的作用相反,对动物妊娠期的子宫能引起痉挛,故对孕妇处方时应加以注意。
(6) 抗癌作用:从槟榔所得的聚酚化合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有中度细胞毒作用。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与用量】 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