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为什么要36到45周岁的公民,国家打仗哪些人可以不用上战场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7-04 05:53:29

元代是蒙古人统治,又恢复了世兵制:蒙古统治者将全国居民分成若干户别,其中军户是职业军人,世代相袭,没有朝廷给予的“还为民户”的命令,不得脱离军籍。

这对于蒙古人来说没什么稀奇,他们本来就是军民不分,部落男性成员一辈子都要打仗。

对于蒙古人来说,募兵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也无法承受巨大的军费,还是世兵制比较靠谱。

在蒙古人看来,世兵制不需要花费国家什么军费,只需要将土地分配给军户,让他们自行种地即可。

上面也说了,世兵制的缺点很多,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崩坏。

到了元代末年,曾经精锐的蒙古铁骑已经腐化的不成样子。很多蒙古军户家的男人,连马都不会骑了,弓箭也拉不开。蒙古军队作战主力,也转而变为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军人!

元代蒙古大汗忽必烈麾下,曾经有一支骁勇善战的阿速军。他们卷发碧眼,中国人称他们“碧眼回回”或“绿睛回回”,在当时是色目诸族之一。阿速军战斗力非常强悍,立下无数战功,敌人闻风丧胆。在元朝的大都的禁卫亲军中,就有3万多阿速人。

打仗为什么要36到45周岁的公民,国家打仗哪些人可以不用上战场(25)

然而世兵制的阿速军到了元代末期,已经极为腐化。军官和士兵久不作战,不会打仗,也不愿意打仗。他们享受着政府的优待,平时不做军事训练,只是吃喝玩乐搞女人。

虽然数量增加了很多倍,阿速军战斗力却变得非常弱。

在面对反元的红巾军时,双方列好阵型还没交战,阿速军就被对方的凶悍吓破了胆。

阿速军的军官首先骑马逃走,士兵也蜂拥溃逃,根本就不敢正面交手。

阿速军虽然不能打仗,却非常能够残害平民。阿速军溃逃经过的区域,对汉人和其他民族拼命烧*奸淫,肆意抢劫,形同盗贼。

打仗为什么要36到45周岁的公民,国家打仗哪些人可以不用上战场(26)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认为传统的世兵制不可取,也是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从军事角度,宋代的募兵制度最为合理,但很容易拖垮国家经济,导致募兵制度崩溃。

朱元璋考虑良久,最终将世兵制进行局部改革,推出了卫所制度。

卫所分别驻扎在各地,沿用世兵制的特点,也就是平时种地,战时作战,士兵是世袭的军户,每户需要派一个壮丁进入卫所从军。

卫所制最大的改革是,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是去打仗的,一部分士兵需要进行屯田。

士兵通过屯田的粮食收入养活自己部分战友,从而大大减少政府的开销,也不会给自己的家庭增加较多经济负担。

表面上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实际上这种制度也有缺陷,就是需要大量的土地。

在明代初期,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元代中国人口一度高达9000万,然而明朝初期由于常年战乱,人口只剩下5000万,减少了一半,导致大量土地限制,朱元璋可以轻易划归给军户。

明代对于卫所的管理较为严格,改变了府兵制造成藩镇割据的隐患。

卫有军队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各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卫所在明代的初期和中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维持了明朝相对于周边各国的军事优势。

尤其重要的是,卫所平时部署在全国军事要地,也兼任地方治安工作,可以保境安民。

打仗为什么要36到45周岁的公民,国家打仗哪些人可以不用上战场(27)

到了明朝后期以后,卫所开始全面崩坏。

道理同之前一样,卫所的田地开始被侵占,导致军人生活困难。

随着军户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下降,军队的训练和战斗力也自然飞速下降,甚至出现了大量士兵逃亡情况。

军户出的壮丁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军人,而是负责为国家种地的屯垦兵,以及军官的私人奴仆,战斗力降到低点。

明代后期倭寇肆虐开始,皇帝意识到卫所制度已经不行了,支持戚继光等将军在地方采用募兵制,建立了战斗力强悍的多支军队。

由此,募兵制逐步成为明朝军事支柱。

到了明朝末年,卫所制度基本完全崩溃,明军有战斗力的部队基本都是募兵,募兵总数超过军队人数的一半。

募兵制度大大提高了明军战斗力,戚继光的戚家军剿灭倭寇,李如松的辽东铁骑大败入侵朝鲜的日军,袁崇焕的关宁铁骑独立对付满清骑兵。

随着明朝接近于灭亡,财政收入开始严重赤字,导致了募兵制度再次崩溃。

和卫所的士兵不同,明军募兵不仅仅要发军饷,还要发安家费、伤残金和抚恤金,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崇祯皇帝一生,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三饷”两个字。

打仗为什么要36到45周岁的公民,国家打仗哪些人可以不用上战场(28)

上一页34567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