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间与八卦
古人的科技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对地理位置的确定和计时的方法各种各样,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方法都不一样,现在因为全球化,所以国际上统一了标准。
5.1 日、月、地
我们生活在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太阳系(英文:Solar system)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据了太阳系所有已知质量的99.86%,环绕太阳运转的行星都躺在地球轨道平面——黄道——附近的平面,系内所有行星都以相同的方向绕着太阳转动(从地球的北极鸟瞰是逆时针方向)。我们的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跟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在宇宙中,他们都有各自的公转和自转,他们的方向都是逆时针(从地球的北极鸟瞰是逆时针方向),速度都是在变动的。其中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我们称之为黄道,自转的轨道为赤道,月球绕着地球转的轨道为白道。黄道与赤道的夹角为23.44°,黄道与白道的夹角为5.14°。如下图
5.2 位置与时间的确定
因为地球是圆的,为了确定地球上的位置,人类确定了经线和纬线,经纬线相互垂直。以赤道为0°纬线,南半球是南纬,北半球是北纬。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往西为西经,往东为东经。例如北京的中心坐标就是:东经116°20′、北纬39°56′。确定位置后,按照经线的分布,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它们是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跨跃15°经线,正好一小时;规定太阳直射地球某经度时该地的地方时间为12点,而那一经度无论加180°还是减180°的地方时间都是0点。例如北京的时区是东八区。
在现行国际单位制下,在1967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 的时间。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所在的环境是零磁场、海平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
因此,在这个规定下,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自转周期是23.93小时。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都是27.32天,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
而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回归年和朔望月。
回归年是指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中心自西向东沿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天。我国的祖先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5.3 时间与八卦
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速度又不均匀,其中地球到近日点的时间是冬至后一月初,速度较快;到达远日点的时间是夏至后七月初,速度较慢;因此下半年要比上半年的天数多(平年365天,上半年181天,下半年184天;闰年366天,上半年182天,下半年184天。)如下图:
根据我们常用的回归年、朔望月、24气节,结合八卦的思想,可以画出下图(从地球的北极鸟瞰是逆时针方向):
季节时间与八卦图
由图可见,一天中,下半夜0-6点,是身体休息的重要时间,卦象对应乾、兑;上午6-12点,对应的卦象是离、震;下午是运动时间,对应的卦象是艮、坤;上半夜对应的卦象是巽、坎。
一年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对应乾、兑;夏天对应离、震;秋季对应艮、坤,冬季对应巽、坎。
一月中,初一到初七(初八)对应乾、兑;初七(初八)到十五(十六)对应离、震;十五(十六)到二十二(二十三)对应艮、坤;二十二(二十三)到下月初一对应巽、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