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长江为何能够叫长江,为什么不能被叫做长河,长江河等,而从古代东汉末年至今这么多年一直被叫做长江,其实长江的名字及其由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古代,长江被称为“江”,这是其最古老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长江的认识加深,感到“江"这一名称不足以完全表达长江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地位。在古典文献中,一说到“河”,我们就知道它指代的是黄河,而在说到“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它说的是长江,古时候所说的河南河北、江南江北便是以黄河与长江来进行划分的,这也可以看出长江与黄河在中国人们心中的地位。
“长江”这一名称始于东汉末年,并在晋朝后逐渐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反映了长江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地位的提升。长江,古称“江”,如同“河”指黄河一样,在上古时代,“江”是个专用名词,特指长江。
已经发现的称“江”的最早文献是《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魏时代,文人思维活跃,称“江”意犹不足,人们开始称之为“大江”。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谓:“缘以大江,限以巫山。”
从此,“大江”之称广为人们接受,一个“大”字既贴切也传神,并且在众多传世的诗歌名篇中出现,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首便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随着对长江地理知识的了解逐步加深,古人发现“江”或者“大江”还不能完全表达其源远流长的特征,所以又有了沿用至今、更为普遍的名称:“长江”——极言其长也。
“长江”之称始于东汉末年,《三国志·周瑜传》写道:“其年(建安十三年,208年,笔者附注)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这是说孙权部属议论军事,认为可以凭长江之险而和曹操抗争。
同书的《鲁肃传》《吕蒙传》中也有“长江”的记载,由此推测——如果没有新的史料佐证——在东汉末年、三国之初,“长江”之名已经在沿用,得名之年当更早。
晋朝以后称“长江”者渐渐多起来,西晋陆机在《辨亡论》中有“东负沧海,西阻险塞,长江制其区域,峻山带其封域”的传世妙语。
到唐朝,“长江”一词似已家喻户晓,王勃《山中》诗云“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李白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等。
长江入诗,诗入长江,诗因长江而得,长江因诗而远播其名,自有中国诗歌以来,长江便成了久远的源头活水之地。
长江,是集支流之大成者
长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黄河并称为“母亲河”。长江的名称和地位的提升,反映了中国南方地区在历23史上的开发和发展。
长江的名称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水系命名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统称"水”,到后来根据地理位置和重要性进行区2 4分,如黄河被称为“河”,而长江则被称为“江”。
综上所述,长江名称的由来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水系命名的习惯,也体现了长江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发展,长江的名称从最初的统称逐渐演变为具有特定文化含义的专有名词,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和文化认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