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各有各的故乡,各有各的情思;
每座城,各有各的记忆,各有各的味道。
澄城麦子泡丨视频来源:CCTV发现之旅频道《美丽中华行》
在北方这个面食王国里,少有直接用麦粒制作的美食。作为“原生态产物”,澄城麦子泡可谓是“群英荟萃”,不仅有包罗万象的丰富食材,更是将澄城人的朴实、豪迈“烩聚”一碗。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的麦子泡,却也比得上玉盘珍馐的可口滋味……
到澄城吃一碗正宗麦子泡,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啥?
(一)
要把一碗麦子泡品出滋味儿,得先听一个久远的故事。
澄城人自古就“喝麦子”“吃麦子”(通指吃麦子泡)。相传公元前5年,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大军追*,逃难到澄城县北一带。路过一个村庄,有户张姓人家这天正在给娃娶媳妇。等破衣烂衫、饥肠辘辘的刘秀进村时,只剩下少半锅腥汤和从宴席上撤下的剩席底子。这家人好心,便让厨子把这些腥汤,撤席肉,杂碎里物,豆腐丸子,供自己食用的凉粉和剩下的稀饭大麦仁汤凑合在一起,煎熬了半锅,最后放上油辣子,撒上香菜,让刘秀他们泡上白蒸馍,就着几碟凉菜,美美饱餐了一顿。刘秀和随从狼吞虎咽,刹那间,把半锅麦子泡吃了个精光。然后一伸双臂,舒了舒懒腰,说了声:“香,真香!这是我这辈子吃得最过瘾解馋的一顿饭。”
澄城麦子席
后来,刘秀登基做了皇帝,食遍天下山珍海味,觉得都不如当年逃难到澄城的那餐饭香,便差人去寻找,想找回那顿正宗的澄城奇异美食。几经周折,皇差终于找到那户张姓人家,道明来意后,这家人受宠若惊,连忙携厨师来到皇宫,对皇上说,要食的这碗正名为“珍珠(大麦仁)翡翠(凉粉)白玉(豆腐)汤”,俗称“麦籽泡”的地方美食,必须禁斋三日,然后食之,其妙自现。
刘秀下旨命群臣后宫,一律依此行事。到第四天,正是除夕,早已饿坏了的群臣和后宫娘娘急切端起麦子碗,泡上白蒸馍,就着凉菜大快朵颐。才咥了个半饱,几大锅麦籽泡就被吃了个净光。厨子受到刘秀等众人表扬后说:“这麦籽泡越煎越油才越好吃,今天还尚未煎火到最佳火候。”皇上听了,命人奉上御笔,欣然写下“麦籽泡姓张,越煎火越香”。
红油亮汤、香气四溢的澄城麦子泡
从此,“麦籽泡”在澄城县北一带声名鹊起,并逐渐向外流传开来。因皇上在张姓人家结婚宴时食用,故澄城人便把吃麦籽泡堂而皇之扩展到红白喜事之中,寓意共沾皇恩雨露。又因皇上在除夕之日二次品尝食用,故麦子泡在过年时也光明正大地登上待客宴席,宾主一起同享皇室荣光。因麦籽泡的“籽”常用作小麦籽粒的表述,而一碗正宗的麦子泡使用的是颗粒饱满的大麦仁,接地气的澄城人化繁为简,历经百年,逐步将“麦籽泡”统名为“麦子泡”。
后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编了段相声,名字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据说,说的就是澄城麦子泡的传说。
麦子泡贯穿澄城人的一生,满月、结婚、葬礼,待客早饭都吃麦子泡。所以麦子泡对澄城人来说,百吃不厌,入骨入髓,有着永难割舍的情结。这也应了那句老话,“澄城人的一生不过三碗麦子泡”!
(二)
要把一碗麦子泡“咥”得通透,再从它的制作过程看起。
麦子泡由众多食材汇聚制作而成,是一碗火辣刺激、味道丰富的地方性特色美食。以大麦仁入锅熬汤,里面放上豆腐、凉粉、大肉、木耳、猪血、猪肠、猪肝、油炸豆腐、萝卜丸子等,上面浇上一层红油辣子。肉汤醇厚、大麦仁清香、大肉鲜美、豆腐香辣、红薯粉嫩滑香软……吃时撒上一把葱花或香菜,美味醇香瞬间又提升一个度。
食材丰富、饱含麦仁的澄城麦子泡
麦子泡不仅是一道地方特色佳肴,更是健康的食补佳品。大麦仁作为全麦谷物,具有温中下气、暖脾胃的功效,能够滋补身体,增强体力;凉粉和老豆腐富含蛋白质,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猪血、猪肠、猪肝等“食客老饕”心头爱的加入,为这道特色佳肴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鲜香。
麦子泡的最佳搭档是刚出笼的蒸馍。将软软的大白蒸馍掰成大块,泡进热腾腾的麦子泡里,蒸馍瞬间吸进了红油,变得鲜红透亮起来,既去腻又好看。再以几个清爽的小菜、一碟“呼肉碗子”、小酥肉等佐餐,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振。
澄城麦子泡配餐
吃麦子泡,一般人皆能咥个盆光碗净,以至于所有“咥”过麦子泡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澄城老哥”那种勤俭节约、热情好客的品质。
(三)
麦子泡没有像“羊肉泡”(澄城水盆羊肉)那样走向全国,也没有它的同袍义兄“辣子豆腐”那样家喻户晓,但因为极具地方代表性,它从古至今都是澄城人招待亲朋贵客最接地气的“首选美食”。
2022年,“澄城麦子泡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又为“陕菜美食地标示范县”的澄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曾经“出澄不见”的麦子泡也逐渐在关中地区渐露头角。
旺火大锅烩制,即吃即舀的澄城麦子泡
一碗热乎乎的麦子泡,是澄城人心中的“美食缪斯”,吃馍喝汤,是爱它者的高光时刻。在一个又一个被麦子泡温暖的早午,澄城人就这样一口气吃了千年。
一碗经典而朴素的小食,吃的是情怀,传承的是“澄城老哥”豪迈敦厚的品质。如今,麦子泡更牵动着全国饕客们的心,大家不远千里,为这份暖心暖胃的美食奔赴而来。
(澄城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