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3
中华蟾蜍的特殊色型:图4.2黑化的“暗夜巫妖王”,图4.3貌似《碧血剑》中的“朱睛冰蟾”。大概出自玩家人工繁殖,但中华蟾蜍属“三有动物”,私自豢养有违法之嫌。君不闻上海著名小吃“熏拉丝”,传统以中华蟾蜍为原材料,现在都改用合法的养殖牛蛙了。
5.花背蟾蜍/Bufo raddei
图5
蟾蜍科花蟾属,标准“癞蛤蟆”之二。皮肤粗糙,具瘰疣和耳后腺;背面灰褐色、黄褐色或橄榄灰色,有深褐色或黑色花斑,中部常有浅色脊纹。雄蟾体长55-61mm,雌蟾体长54-64mm,据说最大个体也有80mm左右的。具单咽下内声囊,鸣声响亮。
小结:两种常见的“癞蛤蟆”,区分不难,主要是“三看”。一看背面,有显著花斑的是花背;三看腹面,具云斑和大黑斑的是中华;三还得是“看看腿”,花背的四肢较光滑,特别是后腿外侧,跟中华相比简直都算“肤如凝脂”。
6.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
图6.1
图6.2
铃蟾科铃蟾属,非典型的“癞蛤蟆”,产于胶东和鲁南山区。背面暗绿,腹面火红,有不规则的黑色花斑,设色艳丽,一眼就能认出来。听说崂山水系较多,当地人称“央够(音)”,本砖家至今尚未有缘一睹芳容,希望明年能有机会进山考察。
7.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