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上出现的斑点,绝大多数是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当花卉的组织与细胞受到病原生物的破坏而死亡后,即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病斑。
侵染性病害:叶片上的病斑颜色与形状因病而异,如山茶褐斑病在叶片上产生圆形灰褐色或灰白色病斑,月季黑斑病先在叶片上产生黑色或黑褐色放射状病斑,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紫红色或紫褐色病斑;菊花褐斑病先在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浅黄色病斑,后转变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最后病斑边缘成黑褐色,中心变成灰黑色。
由真菌、细菌等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斑点,具有病原物结构,即能表现出明显的病症,如在病斑上产生黑色或褐色小点(菊花褐斑病、山茶褐斑病等在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子实体;或在病斑上产生脓状物,如秋海棠叶斑病遇雨天,会从病斑处溢出黏稠状物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方法有:
1)越冬期剪去枯枝叶,生长期间随时清扫落叶或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
2)春季抽枝放叶后,喷施1000倍波尔多液预防病害的发生。
3)发病后喷用70%甲基托布津1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一1000倍液等。
非侵染性病害:叶面上出现斑点。
除侵染性病害外,还有些是由于花卉不适应环境条件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所致。一般有:
1)灼空气污染:如氯气对叶内细胞有很强的*伤力,在浓度较低时,即会使叶面产生褐色斑点,又如在氨气浓度过高时,在叶面的叶脉间会形成点状、条状或块状的黑褐色伤斑。
2)营养缺乏症:如缺磷时会发生黄斑。缺钙时幼叶有失绿的斑,缺硼时老叶产生枯焦的斑点。
3)冻害:龟背竹受冻害时,叶常有大块黑褐色斑。
4)盆土过干:如袖珍椰子、棕竹等在盆土过干时,叶面会出现棕色的梭形斑。
发生非侵染性病害时,应调查环境条件并作分析,确定致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