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次短视频中,知名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先生,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深入探讨了古代扳指(古称“韘”)的丰富内涵与演变历程。这一话题不仅引发了网友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也让我们对这件古老物件有了全新的认识。
马未都先生首先介绍了扳指的基本功能。他指出,在古代,扳指是射箭时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保护大拇指,防止在拉弓射箭时被弓弦和箭翎擦伤;二是便于射手在射箭时更好地释放力量,提高射击的准确性。这一解释,让观众对扳指这一古老物件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为了更加生动地展示扳指的历史风貌,马未都先生还特意展示了一件来自乾隆时期的白玉扳指。这件扳指不仅材质上乘,温润如玉,更在表面精心雕刻了一匹骏马以及两行寓意深远的诗句:“登璧门而归实,掩芝庭而献辔”。马未都先生解释道,这两行诗句与满族人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作为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满族人对马的崇拜和依赖深入骨髓。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更是时刻不忘祖宗的手艺,将骑马射箭视为重要的国技和传统。因此,在扳指上雕刻骏马和诗句,不仅是对这一传统的致敬,也寄托了帝王们对子孙后代不忘初心的期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扳指的功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马未都先生指出,经过200多年清朝的发展,扳指逐渐从实战工具演变为纯粹的装饰品。其材质也日趋丰富多样,除了最常见的玉石外,还有玛瑙、翡翠、虬角、铜、银、纯金以及竹木牙角等多种材质。这些精美的扳指不仅成为了贵族和文人雅士手中的把玩之物,更成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
马未都先生的这次讲解,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扳指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走进博物馆和古籍之中,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瑰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