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薯
(一)收获前准备
1、收获前7~10d应停止浇水,以促进薯皮老化,提高薯块抗摩破皮,降低块茎内水分含量,以增强其耐贮性;
2、收获前植株先压秧,再打秧处理:收获前地上部茎叶尚未枯萎时,可采用压秧的方法。在收获前1周用磙子把植株压倒,造成轻微创伤,使茎叶营养迅速转入块茎,起到催熟增产作用。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割秧。在收获前2~3d采取机械*秧的方法把地上植株割倒,清除田间残留枝叶,以免病菌传播,留茬10~20cm,有利于土壤水分蒸发,便于收获。
3、收获前应检修好收获农机具;
4、准备好足够包装,一般采用塑料网袋运贮;
5、准备好入窖前临时预贮场地。
(二)马铃薯收获
1、选择收获期
(1)植株叶色由绿逐渐变黄转枯,马铃薯在植株生长停止,80%左右的茎叶大部分枯黄;
(2)块茎脐部易与着生的匍匐茎分离;
(3)块茎形成老化成熟的表皮,周皮变硬,比重增加,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即食用块茎的最佳收获期。
2、收获的农艺指标
(1)打秧不伤垄,茎秆杂草切碎长度≦20cm,留茬高度≦15cm,漏打率≦6%,灭秧7d后收获;
(2)收获时土壤湿度以块茎干净不带泥土最佳,土壤含水量≦20%时;
(3)收获要选晴天,出土块茎最好晾晒1~2d再行拾捡,要防止雨淋和日光暴晒,以免堆内发热腐烂和薯皮变绿,降低商品性;
(4)块茎在秋高气爽的阳光下其表皮水分易晒干,出过汗的马铃薯块茎病少耐贮存,带病菌和虫蛀的块茎可表现出特征和特点,易被发现剔除。
3、作业要求
(1)收获方式可用机械收获,也可用人力挖掘;
(2)挖明薯率≥98%、损伤率≤1.5%、埋薯率≤2%、损失率≤5%、挖掘浓度≥15cm、茎叶杂草去除率≥80%、残膜回收率≥90%、切碎长度≤15cm;
(3)包装和运输。要进行分级包装,一级单薯重达到≥150g,二级单薯重达到100~150g,三级单薯重达到≤100g。防止运输机械损伤、风吹和日晒。破损、病薯应单独装,另存放。窖藏要控制窖内温度恒定在4℃左右,经常性检查,防止局部冻伤。
(三)特别要注意,如果是地膜种植的马铃薯,在收获时一定要加强残膜的机械回收,同时要进行一次人工地毯式捡拾残膜,不在地里留下残膜。
二、大田用种
(一)种薯预估收获期。马铃薯种薯的成熟期预估收获期, 80%左右的茎叶枯黄为生理成熟的表现,可以进行收获。
1、在收获前10~15d务必要进行*秧、割秧、拉秧处理 ,显著降低块茎病菌感染,促进薯皮的木栓化, 减少收获时的机械损伤,有利于种薯贮藏,降低薯块染病。茎秆杂草切碎长度≦20cm,留茬高度≦15cm,漏打率≦6%,灭秧7~14d后收获;
2、尽量选用机械收获,要在收获前1~2周割秧,以促进薯皮木栓化,选无病虫为害、无损伤;
3、采收种薯。将精选后的种薯置于通风阴凉处晾2~3d,使薯皮充分晾干,伤口愈合,薯块温度降至贮藏环境温度。种薯干腐病和软腐病严重的地区,精选后可用50%特效*菌王乳剂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并晾干表皮;
4、采收后将薯块堆放在通风、干燥、避光以及温度10~15℃的地方预贮2~3周,使薯块表皮充分木栓化,大大降低入库后的感染发病机会,同时能有效减弱薯块的呼吸强度, 延长薯块贮藏期;
5、种薯入窑前,对贮藏库地面均匀铺1层湿细土厚度3~5cm,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40%甲醛5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20%盐酸吗啉双胍·铜4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关闭排气道和门窗灭菌*虫24h后,通风3~4h。也可使用虫螨净烟剂、百菌清烟剂、55%百速烟雾剂 25%蚜虱净烟雾剂、55%百速烟雾剂、25%蚜虱净烟雾剂进行密闭熏蒸48h, 随后通风换气2~3d;
6、种薯贮藏
(1)种薯预贮藏。此时种薯处于马铃薯后熟期,约1个月左右(从入库到11月左右),温度12~15℃。其生理作用比较活跃,所以需要定时开库,帮助马铃薯种薯进行“呼吸”,从而为后续的贮藏奠定基础。
(2)入库(窑)贮藏。此时种薯处于马铃薯休眠期,是安全贮藏的最佳时期,温度1~3℃。块茎进入休眠状态,约3~6个月。单垛薯块堆放面积不应超过50m2,薯堆与库墙壁间留30cm空隙,薯堆之间要留50~80cm通道,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出入。薯垛高度不应超过库高的2/3,要悬挂温湿度计,块茎正常的自然损耗率不超过2%,库内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对种薯予以适当的光照能有效提升种薯的抗病菌侵染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种薯贮藏时间。通风是马铃薯种薯安全贮藏必需的重要条件,茎块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库内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如果在贮藏期间通风换气不良,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积聚过多,薯块内容易因无氧呼吸导致薯块黑心,会影响到种薯的质量和播种后的出苗情况。休眠期定期检查库内温湿度,如库温过低时可在薯堆上盖草袋、草帘、秸秆或麻袋等物品防潮御寒,防止种薯受冻。
(3)种薯专窑专贮,健全档案资料,杜绝不同级,不同品种和种薯混杂,以保证种薯质量。
三、脱毒种薯
(一)收获
1、原原种。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季节, 确定收获时节, 收获前实时控制水肥, 适时收获。
2、原种、一级种、二级种。当田间马铃薯70%的茎、叶枯黄时收获。
(二)晾晒
1、原原种。一般晾晒3~7d, 至薯块表皮老化为宜。
2、原种、一级种、二级种。收获后, 在田间以小堆堆放, 晾晒至表皮干燥, 泥土能自然脱落后进行装袋, 防止暴晒、冻害。避免在收获、运输过程中碰撞、挤压而造成各种伤害, 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三)选薯
选择薯皮干燥、无病块、无烂薯、无伤口、无破皮、无冻伤、无泥土及其他杂质的种薯。剔除畸形、次生、串薯、龟裂、虫口、冻伤、草穿、黑心、空心和机械损伤的茎块。
按照分品种、分级别的要求, 选择品种纯度一致的种薯入窖 (库) 贮藏。种薯质量及分级参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NY/T1212-2006和《马铃薯种薯》GB18133-2012执行。
(四)收获
1、微型薯收获。60~80d收获,按≤1g、2-4g、5-9g、≥10g分级包装贮藏,挂标签。收获后在通风干燥的种子库预贮15~20d后入窑。入窑后按品种、规格整齐摆放,温度2~3℃,湿度75%。
2、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收获。成熟后立即收获,用通气良好清洁卫生韧性较好的材料包装,加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生产单位和检验人。然后将收获的种薯先在风干种子库进行预贮处理7~10d。贮窑要甲醛熏蒸,撒生石灰、喷*虫剂、防鼠害,不同品种单贮,袋装 (堆)按照每垛七层五袋放置, 垛距30cm左右, 排距50 cm。贮量为窑容量的2/3。贮藏温度1~3℃、湿度70%,通风、窑内清洁卫生、防冻害。气调库贮藏温度保持在1~4℃, 贮藏初期最适温度4℃,贮藏中期的温度控制在1~3℃,贮藏末期温度控制在4℃,其余和贮藏方式注意保暖通风,防止冻害,库内湿度最好控制在85~90%。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