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常冲浪的人,很容易拧巴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林长贵到底明不明白他在做什么?他的大火是大家伙一起热闹设了一个局,还是一个单纯的老人的傻气成就了互联网的一次奇迹?
经常冲浪的老网虫们,会满眼的既视感:林长贵的故事,在鼻毛教主雄鹰高飞、大汉皇帝刘厚坤等前辈身上都出现过——常年活跃在田坎间的农民大叔带着质朴的*,借用社交媒体建造出自己的元宇宙,然后吸引了各位网友们前来“共建”,最后形成了一个拥有独特语言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小圈子——仅有的区别是,高飞和刘厚坤都在造神,林长贵大爷是在认认真真搞笑。
人造的田坎魔法师
喜剧里面有个技巧叫“上帝视角”,意思是让观众掌握比剧情中当事人更多的信息,观看当事人在自己的预期里出丑,观众自然就产生优越感进而笑出来,这种很原始的喜剧技巧占据了短视频世界的大半江山,社交网络很擅长用“上帝视角”量产上帝。
林长贵的镜头语言有意无意地传递着这种预期。他的视频像素通常很模糊,旁白配音也是机器发声,特效抠图总是去除不了毛边,那是因为他是一个来自南方农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普通农民大伯,由于查出腰椎间盘突出,被迫停掉大部分农活,才在孙女的带领下开始接触短视频。
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十年,一双手种出了土豆和白菜,养活了一个大家庭。半个世纪后,还是这一双手,在三仙归洞和鸡蛋进玻璃瓶之间游走,很容易让人感叹,如果不是现代的高科技和中国发达的制造业,这个小老头根本没办法在微小的家庭和偌大的互联网世界内都煽动了蝴蝶的翅膀。
没人指望拥有这种设定的魔术师变出什么精巧的魔术,也不认为他看得懂网友们的“阴阳怪气”“狗头内涵”。
在评论区里,林长贵“不配有姓名”。网友们有时候他叫“林肠贵”,有时候叫“林长溃”,有时候叫“冷藏柜”,平均每三天多出一个江湖诨号,取名逻辑围绕着谐音、人体器官、家具家电来展开。
“揭穿魔术套路”是最不讨喜的行为,“给予名不副实的评价”备受青睐,包括且不限于“春晚没你我不看”“长贵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哇,这是魔法吗”——毕竟林长贵“看不出来”,还会认真回复所有带有“黑称”的“谬赞”,话术质朴,表示“我(这个魔术)不危险,谢谢关心”“魔术是假的,但是让人快乐是真的”——逗闷子的效果就被直接拉满。
上帝视角也不仅仅可以用来“逗闷子”,有网友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中找到了可以“共情”的地方:
那是传统中国家庭的固定桥段,常见于过年过节或者老人过生日,大人们会要求孩子们故意做某些事、说某些话来哄老人开心,老人心情一好身体就会好,身体好家里就会少很多麻烦事,全家老小其乐融融,共同盼望着美好的未来。
年轻人隔着屏幕陪伴“林爷爷”,扮演“大笑子”的角色,林长贵荒谬的魔术表演就这样有机会被拔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善意”。
抖音官方拍摄的个人纪录片就走的这种“善意”路子。绿油油的稻田,温馨的夕阳、老人在蝉鸣蛙叫声中农作,舒缓的钢琴音乐仿佛在田间地头流动起来,真实的场景真实地对话让人物身上的微光忽然浓起来,卸掉了短视频上那些变形的滤镜和暴躁的背景音乐,一个鲜活的人在你面前,劳作、生活,你很难再将评论区里的那些发言看作“阴阳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