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6 23:55:32

编者按: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认识基础是历史唯心论、价值虚无论。其手法:用支流冲淡主流,用枝节取代主题,割断历史的主线、历史的逻辑,宣扬现象化、表象化的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与污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要认真汲取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正确分析、科学对待历史上的问题和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历史虚无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社会主义国家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特指这样一种政治历史思潮:它通过丑化污蔑共产党的卓越领袖、革命先烈、英雄模范,通过歪曲贬损党*民创造的光辉历史,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否定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由来已久,有着十分复杂的表现和严重危害,其思想认识基础是历史唯心论、价值虚无论,其惯用手法是采用含沙射影、移花接木、牵强附会、戏说调侃等方式,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肢解、碎片化、泛娱乐化,用支流冲淡主流,用枝节取代主题,割断历史的主线,割裂历史的逻辑,宣扬现象化、表象化的历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认识基础,揭露其实质与危害,有助于我们分清正误、明辨是非,增强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1)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认识基础及理论表现与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认识来源是认为历史是由个体书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政治诉求和情感偏好,因此,书写出来的历史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一定的主观色彩。受社会条件、自身阅历、研究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了解的只是历史的局部,掌握的是历史的细节,描写的是历史的侧面,而非历史的整体、面貌与全景。面对同一历史、同一事件、同一人物,不同人的描述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和矛盾,既体现在具体的事实上,更体现在对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上。即使把编纂者组织起来,进行宏大的历史研究,力图完整还原历史、真实反映历史,但仍规避不掉按组织者的意图去编纂历史的可能,也避免不了编纂者根据某种理念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裁剪历史、编造历史的可能。有种观点明确认为,历史是后人对过去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言下之意,人们看到的只是经过主观选择的历史,是以史学家的主观意识为基础、渗透着编写者意志的历史,是意识的产物而非客观的历史过程。

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哈耶克,在20世纪50年代初明确提出:“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却并非取决于客观事实本身,而取决于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关于历史的记录和解释。”[2](P1)他认为,这些记录和解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受到政治观、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其真实性、可靠性令人怀疑。哈耶克指出:“我们当前的政治观点,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左右我们对历史的解释”,“在政治性理想或政治思想中,恐怕没有几个不涉及对整个历史进程之看法的;而历史记载,恐怕也没有几个不是被用为某些政治目标之象征的。然而,在当前指引我们的历史信念,未必总是合乎历史事实;有时,历史信念与其说是政治信念的后果,不如说是政治信念的前因。”“面对一个时期的历史或一系列历史事件,如果没有关于社会过程的复杂关系的种种理论,如果没有一定的价值观,能否写出这段历史,实在是大可怀疑。”历史编纂“是一门具有强烈艺术色彩的科学;如果试图编纂历史的学者没有明确意识到,他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对历史进行解释,那么,他即使获得了成功,也只能是自欺欺人,成为他没有明确意识到的偏见的牺牲品”。[2](P2)总之,在哈耶克看来,历史是按照主观的政治原则和价值观念,依据一定的事实或材料编造出来的,主观因素对历史编纂存在巨大影响。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2)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依据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直接否定了客观历史规律的存在,否定了人们根据历史规律科学预测未来的可能。他在1945年出版的成名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明确说:“我不相信历史规律,特别不相信进步的规律之类的东西”。[3](P520)“希望我们可以在某一天发现社会运动的规律,好像牛顿发现物体运动规律一样,不过是这些误解的结果。因为根本不存在与物体运动相类似的社会运动,所以不可能有那种规律。”[4](P91)他还提出,既然历史没有规律可循,人们也就无从准确预测历史的未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趋势的存在做出科学的预测”。[4](P91)波普尔还质疑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依据社会规律预见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性,把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归咎于马克思的错误预言。

否定历史过程存在客观规律,夸大主观因素对历史编纂的影响,质疑历史研究的科学性,这类观点和言论在西方学术界长期存在。近代以后,除哈耶克、波普尔外,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克罗齐、科林武德、胡克等西方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家们,都从各自立场出发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5]特别是当这些人的思想被赋予特定的政治使命,成为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用来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其冲击力和破坏力更是与日俱增。这也是哈耶克、波普尔等人的思想备受西方青睐推崇,并被竭力向社会主义国家倾销渗透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哈耶克在英国财团资助下,利用蒙特普列基金会,积极参与西方对苏联的思想渗透,重点资助了一批苏联学者到西方进修,其中就包括盖达尔、丘拜斯。在哈耶克和蒙特普列基金会的影响下,盖达尔、丘拜斯极力在苏联和俄罗斯传播西方的历史观、政治观,推行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休克疗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经济的崩溃。

哈耶克、波普尔否定历史真实性、否定历史客观性的言论,被西方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用作否定马克思主义、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社会主义历史的思想武器。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为论证共产主义学说只不过是“一个犹太血统的德国移民知识分子在大英博物馆公共阅览室中苦思冥想出来的”,“把彻头彻尾的理性强加于社会生活”的“大简化理论”,是对历史作了“根本错误的判断”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工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一场悲剧”,他提出的第一条论据就是社会历史发展本来就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以此说明依据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得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实现的学说是荒谬的。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本不可预言,“多数社会变革具有偶然、模糊的性质,而且常常是自发的”,“历史的演进”本来就是“一个自发的、偶然的过程”。[6](P17、27、2、305、60、271)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3)

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这些瓦解苏共和苏联的“掘墓人”,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与布热津斯基如出一辙。戈尔巴乔夫在就任苏共中央*期间,以“公开性”“民主化”“人道主义”等旗号为幌子,根本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共和苏联的指导地位。他在苏联解体后断言:“共产主义是一种空想社会改良说……是一种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口号”,“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他为能在改革年代里“把共产主义的影响所造成的许多恶果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清除掉而感到非常的荣幸”。[7](P384、391)雅科夫列夫则恶毒地攻击十月革命是一场“超恐怖的革命”,是“俄罗斯一千年历史上最悲惨的事件”,是“魔鬼之歌的序曲”。他还认为十月革命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少数暴徒发动的政变”,是“布尔什维主义专制践踏了通向民主的运动”,认为苏联近70年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迷误”,俄国由此驶入“离开人类文明正道”的“死胡同”,“在血和泪的海上航行”。他还声称,“历史预测往往是不可靠的”,马克思主义是“既定的救世主说”,“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实质上,马克思据以建立其‘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大厦的全部具体经济结论中没有一个是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8](P56、57、74)

原苏联莫斯科国家历史档案学院院长、历史学家尤里·阿法纳西耶夫,是戈尔巴乔夫时期著名的所谓自由派代表人物,他全面否定苏共和苏联的历史与成就,批评苏联的历史学家屈从“斯大林主义”沦为苏共“宣传的奴仆”,苏联历史学家参与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充满谎言和欺骗,掩盖了历史真理和历史真相。他提出,“为了使历史变成科学,尤其应当一劳永逸地摒弃对待我们本国历史的《简明教程》模式”,“摆脱我们教条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问题”,因为“这种主义把十月革命后的整个道路设想成由臆想的、事先规定的‘规律’所支配的直线过程”。[9](P697、678)苏联国家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亚戈金提出,苏联学校的教科书是不适用的,“譬如,在9年级用苏联历史教科书中,竟找不到一页不是胡编乱造的。整本教科书都是教师们不得不向少年的头脑中灌输的谎言。高等学校的教科书,特别是苏联历史和苏共历史教科书也同样如此。近数十年来,我们在观念上几乎没有超出斯大林的《简明教程》。”[9](P687)当时,批评苏联历史教科书存在公式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的言论成为时尚,重写历史教科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1988年6月,《消息报》指责苏联中学历史教材,充满“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谎言”,要求重新编写一本“诚实的”教材。此言论导致苏联中小学的历史教学无法进行,苏联教育部门不得不取消当年历史课程的考试。

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的冲击和危害远不止历史领域和历史教科书。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的授意、支持和怂恿下,境内外各种反苏反共势力,以“公开性”等旗号为掩护,紧盯苏联历史上的消极现象不放,掀起一股虚无苏共和苏联历史的思潮。这股思潮以否定列宁、斯大林等苏共领袖为突破口,全面否定苏共和苏联的历史,瓦解苏共的意识形态,扰乱苏联人民的思想,成为苏联亡党亡国的精神毒剂。*深刻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10](P113)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