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6 23:55:32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本质

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来看,哈耶克、波普尔等人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所运用的方法也是片面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与污蔑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中进化分化出来的,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有其演进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演进的规律。自然界、人类社会包括整个宇宙是一个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宇宙的万事万物既有各自演进的特殊规律,也有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这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律所决定的。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否定社会运动与物体运动一样都存在客观性,否定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历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历史演进的规律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1](P308)在《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内部有其“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12](P8)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是“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12](P9-10)恩格斯也明确主张:“历史的进化像自然的进化一样,有其内在规律。”[13](P393)他高度评价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14](P364、776)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反复阐明、后被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加以坚持和发展的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后,逐渐向更先进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过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人类最终进入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必然道路。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5)

唯物史观的创立对社会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它一方面明确指出社会历史过程同样具有自然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因此包括历史科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客观性内容,其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增强人类实践和社会变革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这就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奠定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与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另一方面克服了先前思想家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学说的机械论、形而上学等缺陷,实现了人类思想史、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虽然具有同自然界一样的客观规律性,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却有着不同于自然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方式,并体现出自己的特殊性。自然规律一般靠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在起推动作用,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则通过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社会历史发展每一阶段上的人们的需要、利益总是有差异的,彼此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人们的实践活动目的以及由此决定的努力方向是不一致的,社会历史发展就是在存在着差异和矛盾的无数个人实践活动形成的合力所呈现的趋势中前进。表面上看,历史发展是由无数个人或群体发生的偶然事件组成的,是不自觉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仿佛杂乱无序、混沌一片、无法把握,但这种偶然性、不自主性的内部是由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必然性规定着偶然性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恩格斯在1886年写成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系统阐释了这一重要思想。他说:“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13](P247)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由于单个人的愿望和行动之间存在冲突,人们的预期与实际产生的结果之间存在冲突,给人以历史事件仿佛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假象,实际上“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13](P247)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阐释了历史是由各种方向不同的社会力量融成的合力的结果这一重大论断:“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13](P697)人类社会历史主体活动的有意识性和有目的性,也决定了社会历史规律不是自发实现的,不是单一的直线式运动,而是充满变化和曲折。因为,社会历史规律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而在存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对立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阶级斗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必然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在阶级斗争中,由于各种客观的主观的因素,阶级力量对比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就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过程不是笔直的,它必然会经历曲折。无论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都体现出了这一规律和特点。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6)

上文提到的波普尔虽然看到了历史现象的偶然性、多变性、不确定性,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个体性、差异性,但他因此而否定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自然历史发展规律混为一谈,完全按照认识自然规律的方式去认识、检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要求用“历史发展重复一模一样的事情”来证明社会历史过程存在客观规律,进而否定根据社会历史规律预见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可能性、科学性,这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一个典型表现。毫无疑问,由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实现方式的特殊性,使得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呈现为复杂的、不可重复的、不能完全预见的历史进程,历史研究因此而无法做到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地描述规律、精准地预见事物发展,而只能对社会历史发展作总体的一般的近似的预测。但这种看似不够精确、无法详尽的预测却是历史预见的显著特征,是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体现,已被大量的历史事实所证明。比如《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即先进的无产阶级在其政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虽然《宣言》无法准确预见这一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但这一社会发展规律仍然顽强地贯穿并规定了人类历史长河的走向与态势。俄国十月革命首次使这一社会规律得到验证和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其他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再次证明了这一社会规律的科学性、普遍性。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历史发展的铁律也永不过时。

总之,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不确定性,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主观性,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必然性、规律性、可预见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区别于自然发展史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正如恩格斯所说:“从马克思的观点看,迄今为止的整个历史,就重大事件来说,都是不知不觉地完成的,就是说,这些事件及其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么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所希望的完全不是已成之事,要么这已成之事又引起完全不同的未预见到的后果。”[13](P742)但人类在社会历史规律面前,并非完全被动、盲目、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从而成为规律的奴隶。如同人类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造福自己一样,人类也可以认识利用社会发展规律造福自身,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7)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时说:即使探索到了这一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12](P10)这清楚地说明,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依靠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但能否做到这样,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主动性。恩格斯说:“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这一点特别适用于今天的强大的生产力。只要我们固执地拒绝理解这种生产力的本性和性质(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辩护士正是抗拒这种理解的),它就总是像上面所详细叙述的那样,起违反我们、反对我们的作用,把我们置于它的统治之下。但是,它的本性一旦被理解,它就会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从魔鬼似的统治者变成顺从的奴仆。这里的区别正像雷电中的电的破坏力同电报机和弧光灯的被驯服的电之间的区别一样,正像火灾同供人使用的火之间的区别一样。”[14](P630)

恩格斯的上述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实践活动的自觉能动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虽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同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不排斥、否定人类作为社会历史“剧作者”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当人们认识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主动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努力使自己的行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就能够使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取得成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反之,当人们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能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与历史和时代前进的潮流相背离,就会使行动和努力归于失败,扰乱社会前进的步伐。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能动的反作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与历史唯心主义宿命论有着本质区别。

第四,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观同价值观、政治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价值观、政治观改变不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客观性。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随后人任意评说。毫无疑问,历史是由人记录和书写的,历史研究是人的主观活动,不可避免带有研究者的主观色彩,但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共性特点(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也不能完全避免人的主观性,比如科学假想、错误观点或理论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纯客观的历史研究或价值中立的历史研究是不存在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历史是后人对过去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绝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裁剪历史、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历史研究同人类的其他认识活动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际的过程。当主观的研究符合客观的历史,主观的结论反映客观的实际,这样的历史研究就能真实还原历史面貌、反映历史本真,形成的结论就是可信可靠的。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