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6 23:55:32

三、汲取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教训十分复杂。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导致苏共理想信念丧失、组织纪律涣散、作风腐败颓废,从而丧失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和教训。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列宁与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共和苏联的历史功绩,攻击列宁、斯大林等领袖人物,诋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另一方面,却毫不掩饰地推崇颂扬马克思主义所否定反对的一切,肯定和赞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顶礼膜拜。

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从否定苏共领袖开始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容易从斯大林身上找到突破口,抓住斯大林个人的错误不放,进行渲染扩大和歪曲否定。而斯大林代表着苏联党和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也就否定了这一时期苏共和苏联的成就。由此产生的严重危害是,割裂了苏联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逻辑,形成了一个难以弥合的历史断层,造成了为更进一步的否定打开缺口的“破窗效应”。事实也是如此:苏共二十大后,苏共党内、苏联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形成一股否定斯大林、怀疑社会主义道路的逆流,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始全面升级。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不仅彻底否定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成就,而且否定列宁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否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虚无主义泛滥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丧失。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带头歪曲抹黑蛊惑下,在苏联文学界、史学界、反共反苏报刊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遭到全面批判,苏共成了“犯了罪”的组织,苏联社会主义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苏军成为吸干国家财富和民众血汗的“怪兽”,整个苏共和苏联的历史除了“罪恶”还是“罪恶”,苏共的党心、苏联的民心被彻底搞乱了。这就能够解释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叶利钦等人公然解体苏联时,广大苏共党员和苏联人民并没有系统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抵抗,以捍卫自己的党、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军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 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我说过,在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15]*曾深刻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16](P194)境内外反苏反共势力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其目的就是在苏联大造否定苏共领导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搞乱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的思想,动摇苏共的执政地位,丑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煽动群众对苏联党和政府的不满,并趁乱夺权,乘机瓦解苏共、解体苏联,进而复辟资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共以及苏联人民丧失理想信念,丧失革命精神,丧失斗争意志,沦为一盘散沙,最终惨遭失败的命运。

老虚地位,老虚为什么叫老虚(9)

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有很多。从吸取历史虚无主义教训的角度看,第一,必须要正确分析、科学对待历史上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领袖个人的问题和错误。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在苏联能够泛滥起来,一个根本原因是苏共始终没有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充分肯定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没有正确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问题,为历史虚无主义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和土壤。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获取前进的动力。回首过去,在中苏论战时期,中苏两党围绕如何评价斯大林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严重分歧,而这恰恰凸显了*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洞察和历史远见。如果说当时的人们尚不能完全看清错误对待斯大林及苏联社会主义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尚不能完全理解中国共产党捍卫斯大林的历史地位、肯定苏联社会主义成就所具有的深远意义,那么在苏共二十大35年后苏联发生亡党亡国的悲剧,苏联解体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则为我们重新认识那段历史,分清是非曲直,总结历史虚无主义的巨大危害,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孰是孰非,历史和事实已然有了公断。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共产党人是靠理想信念而不是靠利益聚起来的。*曾深刻指出:“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15]从苏联的教训看,历史虚无主义摧毁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等*丧失理想信念,彻底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背叛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广大苏共*和普通党员迷失前进方向,使苏共失去对人民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自毁长城、束手待毙,教训极其深刻。

第三,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贵在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一旦错误观点、错误思潮形成气候,对党员干部和群众产生不良影响,再来进行抵制和消除是很困难的,承受的代价往往也是高昂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共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彻底丧失理想信念,完全放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苏共历史上特别是赫鲁晓夫时期放松意识形态工作,错误对待理想信念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苏共*自掘坟墓的“六十年代人”现象,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

第四,必须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筑牢思想防线,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与苏联的接触,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歪曲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社会内部煽风点火,制造混乱。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也在苏联亡党亡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1]*.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英]F.A.哈耶克.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M].秋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英]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杜汝楫,邱仁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袁银传.社会历史发展有无规律之争及其科学解答[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6).

[6][美]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M].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7][俄]戈尔巴乔夫,[日]池田大作. 20世纪的精神教训[M].孙立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俄]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M].徐葵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9][苏]阿法纳西耶夫.别无选择——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和未来[M].王复士,赵玉龄等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

[16]建国以来*文稿,第10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