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七岁还要和父母挤在一起睡,父母焦虑得不行,每天想尽办法要让孩子单独睡,可惜孩子就是不敢一个人睡,经常三更半夜偷偷跑过来。
许多专家都说:“孩子三岁要分床睡,到四五岁的时候,孩子处于恋父恋母的时期,再分床会更困难。到孩子七岁以后,经常和父母睡觉,容易产生俄狄浦斯或俄狄浦斯情结,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这样的话让父母们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看到孩子掉眼泪心疼,不逼孩子分开又各种担心。有父母威逼利诱,还有父母让孩子上独立营锻炼独立性,企图达到分床睡的目的。
01
我们为什么会把分床睡当成一个问题呢?
1、迷信权威。
很多人认为书中或者专家说的标准很科学,自己的孩子超出标准就是发展滞后,自己不作为就是不负责任,不是个好父母。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标准背后的依据和产生的背景,学习一知半解,反而让这些观点像绳索一样绑住了自己,让自己失去了自由。
樊登在讲《硅谷超级家长课》时说:“写清楚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早上起来背几首诗、接下来做什么,这样写的书都是错的。孩子和孩子不一样,适合他孩子的,未必适合你的孩子。”
书或者网上的标准只是一个标准化的参考依据,是一种理想状态。
人是一个复杂体,有人少年成功,有人老年才浪子回头。
人与人的区别大到无法想象,现实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育儿方式,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对黑暗的恐惧也各不相同。
标准只是参考,当成宝典严格执行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2、专业知识不够。
有父母担心如何不分开,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还有妈妈担心孩子成为妈宝。
其实所谓的妈宝,是妈妈对孩子控制太多、依恋太多导致的结果,只要父母是正常的爱孩子,和孩子有该有的界限,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妈宝的。
孩子的独立也不是可以要求孩子独立才能独立,而是孩子的安全感、自我价值感、自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只有明白孩子成长背后的规律,才能在孩子的问题面前更坦然、更平和,更好地养育孩子。
3、情绪的投射。
有父母无法接纳自己的现状,无法信任自己的能力,内心本来就有许多对未来的担心。
所以孩子稍有一点问题,都会将问题放大,从而将焦虑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自己无法解决、无法面对的问题变成一个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我们的焦虑和无力感就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