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实在无法改变,我们也可以责怪孩子太胆小、太粘人,比起面对“自己的能力不足、信心不够、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这样的难题来说更容易接受。
02
把分床睡当成一个“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把分床睡当成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让我们感觉到焦虑。
每天脑海里想的都是如何让他独立,这个问题变得无限大,横在了我们和孩子中间,变成了一堵墙,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孩子。
我们变得敏感脆弱,孩子胆怯、害怕、不愿意一个人睡,我们很生气;孩子哭了,我们又开始心疼、愧疚;我们一直想办法却改变不了现实,感觉很无力。
这么多情绪都会通过语言、动作、姿态、眼神表现出来。
孩子对父母特别敏感,父母内心的声音孩子完全感受得到,孩子会为此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想推开自己,这样就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反而让孩子更加黏父母,更加抵触分床睡。
因此,越是对孩子分床睡有执念、把分床睡当成一个急于解决的问题的人,就会发现孩子越完成不了一个人睡的任务。
03
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自然地分床睡?
1、排除生理心理的原因。
如果孩子很大也不敢一个人睡,我们又过于担心,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看孩子的生理或者心理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也可以回忆孩子的经历,有些孩子以前可以一个人睡,后来突然不敢一个人睡,可能是受惊了或者孩子经历了什么事件产生了焦虑情绪。
比如上学、生病、离家、亲人离世、遇到很难解决的社交问题等等事件都会让孩子产生反复。
这些反复如果父母能坦然接受,给予理解和关爱,孩子会很快好转,否则,会持续很长时间。
2、信任。
父母的信任对孩子的独立至关重要。
就像每个孩子都会自己吃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一样,每个孩子有独立睡觉,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的需要。
孩子早一点晚一点分床睡根本没有什么影响,以前的家庭房间很小,孩子很大了,一家人还是挤在一起,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孩子无法独立。
信任看起来只有两个字,但是产生的力量却是无限大。
当我们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到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我不行、我很差”;当我们全然相信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我可以、我很厉害”。
这种内在力量会让孩子的内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增强,让他们敢于挑战自己,做自己以前不敢做的事情。
3、尊重孩子自身的感受。
日本92岁的幼儿园老师繁子奶奶说:“遵从孩子的内心和身体,是健康生活极为重要的条件。”
所以,无论是吃饭、还是独立睡觉,都需要遵从孩子的内心和身体。
我们可以引导,给孩子布置温馨的房间、读相关的绘本、做相关的游戏,但不要把引导变成强迫。
繁子奶奶面对孩子学写字的问题时说:“无论如何,在孩子们说出‘我想做’之后,再教授,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在‘想写’的想法自然萌芽之前,我们需要从容不迫的等待。”
分床睡也是同样,可能在随后的某一天,孩子突然说:“妈妈,我今天要一个人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