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真假柴烧壶的区别
图中的假柴烧壶,第一印象能骗过很多人,因为它的开片效果实在太完美。
通体的釉,都是仿柴烧。
隔远了看,几乎看不出猫腻,但上手掂量立马察觉不对。
首先,这把壶的坯并非手工坯,是以手感偏笨重;
其次,它的釉上得“过满”,通体一致,晶光发亮,没有识别度。像是美颜滤镜拉到最大后,所有人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长一个样,看不出差别;
最后,在壶盖和壶口的位置太过“干净”,没有柴烧纹理,只有釉色均匀地铺陈在那,单调僵硬。
正常情况下,手工坯、真柴烧的柴烧壶,壶体本身的利坯很有流畅性的,掂在手上并不显笨重。
拿起壶身,慢慢旋转,能欣赏到表面上丰富的柴烧纹理肌理变化。
似天边晚霞,深浅浓淡不一,釉色呈现是自然的,没有半点硅胶假面痕迹。
且,天下没有一样一样的柴烧壶。
同一窑里烧出来的柴烧壶,摆在不同窑位里,受到落灰分布、受火点的不同,能形成千姿百态的纹理。
连把手、壶嘴、壶盖、壶口等细节处,也处处透出着天然形成的纹理与色泽。
各具特性,古朴典雅之极。
三、真假柴烧品茗杯的区别
鉴别真假柴烧杯子,最容易区分的地方,是看杯底。
真柴烧杯,底部会留下印痕。
如果是支钉烧,那便是留下白白的支钉痕点,并且白点四周还有晕染。
若是垫饼烧,那在杯子的圈足内,或多或少也会有一缕、两缕淡淡的柴烧火痕或烟痕,似轻描娥眉般扫过的痕迹。
而假冒的柴烧杯,则不然。
有些是只顾杯身,不顾杯底圈足,导致底部与杯身表面花纹出现明显断层。
有些则是用毛笔直接涂抹与柴烧相近的釉色,但人工上釉之后的底足,难免会出现颜色太过单一,层次缺乏变化的问题。
真假之间,一目了然。
此外,还可以辅助火痕线判断。
真正的柴烧杯,火痕线遍布杯身正面、杯身侧面、杯子底部、杯子底足⋯⋯
且,从这些火痕线条,还能推演出在窑内时,火苗从哪个方向来,哪个方向走。
而人工仿出来的柴烧杯,线条都是后期加上去的,凭空而出,推导不出往来痕迹。
而真正的柴烧火焰,又怎会只有来路而百没有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