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节气
关注我们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历史的积淀,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北京界线分明的四季轮转,不仅带来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美,更是印证了二十四节气歌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智慧与观察。
2024年,让我们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波浪,融合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追寻千载自然风物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的小秘密小故事,寻找北京植物当下最典型的特征,追寻北京植物的踪迹,体会园林绿化的匠心独运,感受身边的美好。
蓂馀一叶秋。
霜降三旬后,
深秋十月,阳光温暖,蓝天白云下,漫步在马家湾湿地公园中,你会随处看到,一株株高大、摇曳的芦苇依水而生,一簇簇如雪般的芦花,热闹壮观,点缀着秋天日渐荒芜的河岸,撑起属于秋天的绚烂。
芦苇花开 马家湾湿地公园 2023.11
驻足在芦苇丛中的木栈道上,微风拂过,芦苇摇曳着,发出一阵阵沙沙的声音,仿佛是自然界的音乐会,令人沉醉,犹如仙女应着乐声和着风声在翩翩起舞,宁静而美好!恰如《诗经·秦风·蒹葭》中所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即芦苇。
芦苇 马家湾湿地公园 2023.11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芦、苇、葭、蒹,如《诗经·秦风·蒹葭》中 “蒹葭”,指初生的芦苇;《诗经·豳风·七月》描述“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中的 “萑(húan)苇”,指长成后的芦苇。朱熹集传:“萑苇,即蒹葭也。”《宋书·索虏传》:“燾至瓜步,坏民屋宇,及伐蒹苇,於滁口造箄筏,声欲渡江。”“蒹苇”即芦苇。
芦苇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是湿地沼泽环境中重要的植物组成部分,且芦苇湿地的生态价值具有“第二森林”的美誉。“巴陵三江口,芦荻齐如麻。”洞庭湖区是全国14个芦苇主产区之一,芦苇是洞庭湖“湿地之宝”,芦苇面积达100多万亩。
芦苇根状茎发达,扩展能力强,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能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造就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且芦苇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总氮、总磷、COD,对水中的重金属也有明显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抑制蓝藻生长,对水质净化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