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金二介绍说,日本跟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河豚饮食文化,他们传统的吃法有三种。河豚刺身,河豚火锅,炸河豚鱼排。在日本普遍选用的是红鳍东方鲀,因其体型大,做刺身出肉率高,肉质紧实颇受欢迎。经过沟通,小林金二愿意尝试用暗纹东方鲀,按照日本传统的方式制作几道菜试试,刘大勇一听小林金二愿意尝试,立刻安排人送鱼。
小林金二不一会儿功夫,将几种不同方式制作的河豚鱼端上了餐桌,鱼换了,手法没变。经过几道菜的品尝,小林金二觉得除了用做刺身肉质稍软了一些以外,用做其他做法他都比较喜欢。
暗纹东方鲀得到了小林金二的认可,刘大勇很开心。临别之际他提议将这家餐厅作为试点,搞一个暗纹东方鲀品鉴会,让更多在北京的日本人及喜欢日本料理的中国食客,能够品尝到暗纹东方鲀,通过口碑效应,吸引更多消费者接受它,让其在日料领域得以更广泛选用。
告别了小林金二,刘大勇就要马不停蹄地赶往机场,奔赴下一个城市,在北京这短短十几个小时他收获了认可,看到了产品走进日本的希望,他将沿着中洋制定的销售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半小时观察:技术创新 打开新市场
从剧毒到无毒,从野生到养殖,河豚鱼的无毒化经历了20年的时间,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部分河豚的解禁标志着这个产业春天的到来。而这个春天是为有备而来、勇于创新的人准备的。河豚只是一个小产业,而它的成长却讲述了一个大道理:技术创新永远是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