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妈妈去接小明是张老师领着出来的,两人有说有笑,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是不喜欢的样子。妈妈悄悄问小明:现在喜欢张老师啦?小明回答:一直都喜欢呀?我什么时候不喜欢了?呵~男......亏当时妈妈没有多管闲事,管住了自己的嘴。她明白千万不能影响孩子的"向师性"。只要确认老师确实不是"坏老师",只要确认孩子会继续在这个班级多呆一天,就永远不能干扰孩子的"向师性"。
孩子不喜欢老师,每一天上学都是煎熬。就算是他不喜欢,没到转学的地步,妈妈也得给他扭转观点,让他不能讨厌老师。因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这还是幼儿园,到了小学每个孩子眼中的老师,脑门上就差写上"凶神恶煞"四个大字了。你能不喜欢班主任就转班吗?你能不喜欢数学老师就摆烂不上学吗?不能。所以从根上就不能埋下这颗种子。要让孩子喜欢老师或者至少不能讨厌、厌恶。
从幼儿园走出来后妈妈并没有深究小明对张老师的喜好问题,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微妙的领域,需要谨慎处理。然而,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引导他理解一些重要的价值观。于是,妈妈利用这个情境,巧妙地将这些价值观融入他们的对话中。
·首先,让他思考喜欢与不喜欢之间的变化性。妈妈提到,就像他有时候喜欢爸爸,有时候不喜欢爸爸一样,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妈妈告诉他,人们对一个人的感觉可能会因为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就像他昨天可能不喜欢爸爸批评他,但今天又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游戏一样。这种变化是很自然的,所以当他听到有人说不喜欢他时,他不必太过在意。
·其次,强调了理解他人动机的重要性。妈妈告诉他,即使有人看起来严厉,他们也可能是出于爱或关心。批评并不总是负面的,有时候它是为了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妈妈鼓励他思考为什么别人会批评他,并尝试理解他们的立场。同时,妈妈也提醒他,即使是大人也会犯错,大人的话并不总是完美的。如果他觉得受到了伤害,他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心里想想如何更好地表达对方的意思。
·最后,妈妈提醒他要有责任感。即使他不喜欢某位老师,他在幼儿园仍然需要尽力表现良好,尊重老师和同学。妈妈告诉他,我们应该在所处的位置上尽力做到最好,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到了第二天,妈妈忍不住再次询问小明对张老师的看法。小明轻松地回答:"很好呀!"妈妈松了一口气,因为妈妈知道他已经学会了如何适应和接受不同的人和事。这种积极的态度将帮助小明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