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典故,冒名顶替故事大全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4-19 18:00:11

冒名顶替典故,冒名顶替故事大全(1)

冒名顶替典故,冒名顶替故事大全(2)

【题解】偷梁换柱:偷换房梁房柱。原用以形容商纣王力大无穷。宋朝罗泌《路史·发挥三桀纣事多实论》记古史传说商纣王能“倒曳九牛,换梁易柱”。后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换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采取措施)频繁变更友军的阵式,藉以暗暗(从阵中的要害处)抽换其主力部队,等到它自趋失败,然后再乘机加以控制。这就像《周易·既济·彖》所说的:要控制住车的运行,必须拖住车的轮子。

【计名典故】“偷梁换柱”在军事中指在同盟军联合作战时,通过不断地改变其阵势来抽换其主力,在其无法自立之时,借机将其兼并以扩大我军的力量。此计在大多数情况下指暗中调换,冒名顶替,以达到蒙骗对方,从中渔利的目的。通俗地说,偷梁换柱就是“调包计”。

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因为魏国和赵国关系不错,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的姐姐还是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所以魏王便派大将晋鄙统兵十万前去救援。可是很快魏王又受到了秦国的威吓,从而犹豫不决,派人叫晋鄙先驻兵邺下(今河北临漳西南),暂不进兵。赵国又派人催,让魏国尽快出兵,平原君还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说了赵国的危困。信陵君接信后,很着急,再三要求魏王进兵,可魏王就是不答应。信陵君只好组织起一千多门客,要去和秦军拼命。他们从城东门出去时,见到大梁东门监隐士侯赢,将欲与秦军决死战一事全告诉了他。侯生说:“您带着这些门客和秦军厮*,还不是把羊赶到狼堆去吗?我有个主意。魏王最宠爱如姬。我听说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她请魏王 捉拿凶手,可找了三年也没找着,最后还是公子手下的门客 *了那个凶手,给如姬报了仇。如姬为此十分感激公子,就是为公子出生入死也心甘情愿。请公子让如姬把虎符盗出来,公子拿上虎符去晋鄙那里夺来军队,再去救赵,岂不比这样送死强?”信陵君听后大喜,马上依计而行,派人找到如姬,如姬满口答应,乘夜盗出虎符。信陵君拿到虎符,又去和侯生告别,侯生说:“万一晋鄙验符后仍不交出兵权,公子怎么办?这样吧,我把我的朋友朱亥介绍给公子,朱亥是位盖世无双的勇士,万一晋鄙不答应,就让朱亥*掉他!”当下找来了朱亥,朱亥满口答应,于是跟着信陵君,会同一千多门客来到邺下。晋鄙验过兵符,果然不肯交出兵权,朱亥用袖中藏着的一个大铁锥一下就砸死了晋鄙。这样信陵君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取得了兵权。他让老弱和有病有家累的兵士回家,然后率领余下的精兵,直取秦军。秦军措手不及,城中的平原君又从城中*出,两军夹攻,终于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

观此典故,可视为“偷梁换柱”之计的成功运用:信陵君求魏王不成,便从其身边的人入手,说服如姬窃取虎符,可视为“偷梁”;继而除掉绊脚石晋鄙,即抽掉魏王的精锐部队,可视为“换柱”。

【用计锦囊】当敌人力量比较强大,而其主力又已完全暴露时,或我方的外部情况已为敌人所掌握的形势时,为了抓住关键,有效地控制敌人,可在敌人不知不觉中调开其主力,借以分散削弱其力量。或为了蒙骗敌人,可在暗中更换我们的部署,合并盟友的主力,借以增强扩大自己的力量,进而达到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此计一定要在对方不备的情况下使用。一旦被对方发觉,自己的努力不仅全部落空,而且会导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结局。

“偷梁”与“换柱”都是用次要的换主要的,用假的换真的,用坏的换好的。这样,对方换得的东西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起破坏和瓦解作用。使敌人的元气受损,必然不攻而自败。

【三种含义】本计包含三种含义:

一、暗中调包。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偷偷地用某种东西换走别人的另外一种东西。这种调换不外是为了自己获利,或使别人受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所以调换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假的换掉真的,用坏的换掉好的,用次要的换掉主要的。

二、分人之势。当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时,不应直接同其对抗,而应该使用各种隐蔽欺骗的虚假行动,把敌人的 主力分散开来,把敌人的主力调开,就等于把敌人的“梁”、“柱”偷换掉,敌人必将会“阵塌”。这样就会使其由全体上的强大转化为各个局部上的弱小,而我们则可集中兵力,使全体上的劣势转化为局部上的优势。

三、合并盟友。在我们与盟友对付同一个敌人时,这时虽然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行动,不但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还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为了形成强大的势力,我们暗中将其合并过来,实行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防范对策】对偷梁换柱,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

一、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多极的竞争中,除了对面前的对手要针锋相对之外,对于中立 者、盟友等其他力量,也要时时处处加以必要的防备,不要轻信于人,更不能轻易把主力托付于人,以防被人吞并。

二、严密保护梁和柱。既然梁和柱 具有性命攸关的重要作用,那么就应加以严密的保护,使敌人不易接近,或 使其无法偷换;为了保险起见,还要事先准备应急措施,一旦发现梁柱被人偷换,马上进行补救,不使损失扩大。

三、信息反馈要经常。要与自己所属的各个部门,特别是重要的部门,保持经常不断的信息联系,这样一旦自己的梁柱被偷换时,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造成损失。

【计谋范例】

郑庄公偷梁换柱破敌

周桓王二年(公元前718年),郑庄公假托周天子之命,纠合齐、鲁两国兵马攻打宋国。宋殇公挑选二百辆兵车,带上黄金、白璧、绸缎,连夜赶往卫国,请求卫国联合蔡国出兵袭击郑国。卫宣公接受了宋国的礼物,果真派右宰丑领兵与宋国司马孔父嘉会合,经由间道,直逼郑都荥阳城下。郑庄公领兵攻打宋国,本来是很顺利的,郑军大将颍考叔攻破郜城,公孙阏已攻破防城,都向郑庄公大营告捷。郑庄公正想乘胜挺进之时,忽然接到世子忽从国内送来的告急文书,说是宋、卫两国兵马正进逼郑都。这时,庄公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教传令回师。当大军回至半路时,又接到国内送来军报,说是宋、卫军马已撤离荥阳城外,向郑国附近的戴国方向去了。庄公听到这一 情报后,想了一下,便传令颍考叔、高渠弥、公孙阏、公子吕等四将,将兵马分为四队,偃旗息鼓,转道向戴国进发。宋、卫联军进攻戴国,又得到蔡国相助,满以为一举成功,却忽然接到探马来报说,郑国上将公子吕领兵救戴,已在离城五十里处下寨。接着,又听说戴君得知郑兵来救,已经打开城门将郑军接进城内去了。这时,孔、丑二将便一起登上壁垒,仔细观察城内情形,对着城内指手划脚。正在说话间,忽听一声炮响,城上一时竟遍插郑军旗号。郑将公子吕全身披挂,站在城楼上,大声叫道:“多多感谢二位将军费力,我们已经取得戴城了。”原来这是郑庄公设的“偷梁换柱”计:假说是要公子吕领兵救戴,其实回师救戴的是郑军主力。庄公就坐在戎车之中,只等进了城,便就势并了戴国之军,把戴君给赶走了。当时,孔父嘉领军居中,蔡、卫军分列左右,三支军队相距不过三里。刚把寨营安好,忽见寨后火光接天,都说是郑兵到了,孔父嘉认为这是庄公使的疑兵计,命令全军不许动乱不一会儿,左边火光又起了,左营蔡军被劫。孔父嘉叫继续挥军向左,慌忙间迷失了方向,遇上一队兵马便互相撕*起来,结果发现竟是卫国的人马,于是两军合在一起,赶回中营,谁知中营却已被郑军占领。孔父嘉弃车徒步,跟随的只有二十余人,右宰丑阵亡,余下的三国兵马辎重全被郑军俘获。就这样,郑庄公用“偷梁换柱”计既得了戴城,又破了宋、卫、蔡三国之师。

韩信偷梁换柱亡西魏

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刘邦在韩信的辅佐下,向东起兵,按路线应顺南郑,经褒中,进入关中。但这条路上的栈道,在刘邦进入关中时已烧毁。此次出兵,刘邦听从韩信用了“明修栈道”之计,派人佯装修复栈道,以麻痹关中三秦,暗中却与韩信率领大军绕故道迂回进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出敌不意,把雍王章邯打得大败而逃,乘势攻入咸阳(今西安市附近)。不到一月,三秦之地尽归汉王。第二年,兵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等都投降汉王。接着刘邦又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攻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彭城一战,刘邦虽败,逃回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但韩信又结集溃败之兵与刘邦会合于荥阳,并在荥阳东南的京县、索亭之间打败楚军,终于阻止住楚军向西进击。当刘邦自彭城败退之后,形势大变,各王纷纷反汉降楚,在此时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举兵伐魏。西魏王豹早有准备,当韩信率兵由荥阳沿黄河南岸,到达黄河西岸临晋关时,望见对岸尽是魏兵,知道强渡已不可能,于是择地安营,赶办船只,与魏军隔河相峙,并暗中派人探察上流形势。当韩信探知上流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地方魏兵甚少,守备空虚,便决定采取“偷梁换柱”之计,在正面迷惑对方,从侧面突然袭击,一面佯装增派兵力,集中船只,摆出要由临晋关强渡黄河的架势,而暗中却调动大军,于一天夜晚用木料和瓦磬制成口小腹大的渡河工具,出其不意地从夏阳渡过黄河。西魏王豹得探卒一日三报,都说韩信在西岸临晋关集中兵力,赶办船只。西魏王豹自以为部署周密,于是将主力几乎铺满东岸一带,封锁了河关。汉军不要说渡河,连靠近河边也有困难。西魏王豹很是得意。这天黄昏时分,扼守蒲坂一带的魏军,突然听到对岸汉兵陈船呐喊,以为韩信要率兵强渡,便立即加强防守,准备迎击。魏军哪里料到,韩信这时已到夏阳渡河,突袭魏军后方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生擒守将,并向魏都平阳进军。西魏王豹接安邑已失消息, 大惊,急忙从黄河岸边抽军回击,又自率亲兵出都,堵截汉军,途中正遇汉军*来,于是摆开兵马,与之交战,但西魏王豹根本不是韩信的对手,刚一交锋,即大败而逃。汉军全力追赶,将豹围住。豹冒死冲突,总不得出,只好下马伏地,束手就擒。

虞诩平叛

东汉安帝永初年间,朝歌县境内有个人叫宁季。他聚集千人造反,攻打官府,劫*官吏,闹了几年,州郡长官对此都毫无办法。当时把 持朝政的大将军邓想伺机陷害太尉府郎中虞诩,就派他担任朝歌县令,以便借口他剿贼不利而除掉他。虞诩一到任,就去拜访河内太守马稷,马稷感慨地说:“您是个文人,应该在朝廷里参谋国家大事,怎么跑到这兵荒马乱的朝歌来?我真为您担忧“宁季这帮造 反的人,不过是犬羊相聚,以求温饱罢了,不难对付,请太守不要忧虑”马稷问:“你这么说,有什么办法吗?”虞诩说:“朝歌地处韩、魏交界的地方,背靠太行山,面临黄河,离敖仓不过百里,青州和冀州的老百姓大批流亡到这里,而造反的人不懂得开仓招众、劫持库兵、守住成皋,断天下右臂,可见宁季之辈没有多大本事,不值得忧虑。但是,现在造反的人气势正盛,不能跟他们较量。请太守宽限几天,不要马上动手,我自有平定叛乱的好办法。”马稷听后,非常高兴,并同意虞诩的计策。虞诩就任以后,开始招聘壮士。虞诩亲自设酒款待这些人,允许他们将功折罪,派他们打入宁季的队伍中 引诱众人一同抢劫,另设伏兵等他们上钩。宁季手下的人多是些农夫,被饥饿所迫,不得已沦落为盗,不懂兵法,更无谋略,果然中计。前来抢劫时被伏兵*死几百人,从此不敢再聚众劫掠,而改为分散行动。虞诩又想出新的对付办法,暗中找那些以缝纫为业的穷苦百姓,让他 们给那些为盗的人做衣服,用彩色的线缝衣服边,作为记号。虞诩答应给这些裁缝高额赏金,他们为生活所迫,都乐意去做。于是到处去寻找那些造反者的隐蔽处替他们缝衣服。这些造反者不知道其中的阴谋,穿着为他们特别缝制的衣服,大摇大摆地到闹市去游逛。捕役根据彩线记号,见一个抓一个。其余的造反者不知其中的奥妙,都说这是神意,统统吓得散去。

偷梁换柱计策中有一层含义:分人之势。是说当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时,不应直接同其对抗,可采用虚假行动,把敌人分散开来。虞诩平定贼乱时,用的正是这个计策。他招募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渗入贼群,趁机滋事引起事端,这等于是把敌人的“梁”、“柱”偷换掉。势力被分化的敌人必将会“阵塌”。这样就会使其由整体上的强大变为局部上的弱小,此时再集中我军优势兵力对敌人围歼已不是难事。

吕后未央宫斩韩信

偷梁换柱是用偷换的方法,暗中改变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在历代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活动中,常被用作奇谋妙计,来取胜敌人,解决矛盾,平息事端。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这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异姓诸王中,韩信势力最大。刘邦以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韩信功高盖世,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通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建议,帮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被贬的下场,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亲自领兵声讨陈烯。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烯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的消息。韩信听到后,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一日,丞相陈烯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烯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禁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后世称“未央宫斩韩信”。盖世英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刘放偷梁换柱赚诸葛

魏国的刘放善于写作书信、檄文。魏室武帝、文帝、明帝三朝的诏命,凡有征召谕,大多是刘放所作。青龙(公元233~236年)初年,孙权与诸葛亮联合,想要一起出兵攻打魏国。不久魏边关的探马截得了孙权给诸葛亮的书信。刘放就改换了信中的文辞,把其中的本文换掉,另撰新文编写附会,改成孙权写给魏征东将军满宠的书信。信中内容显示出孙权似乎将要归化于曹魏之意,然后把这封信按原样封缄好了,送给诸葛亮看。诸葛亮接信后,以为孙权另有贰心,立即把它誊写了一份交给了吴国的大将步骘等人;并修书一封给孙权,信中重申吴蜀联盟的重要。孙权接到书信后十分吃惊,唯恐诸葛亮怀疑自己,便向诸葛亮作了深入的解释说明。但此事已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吴蜀联盟制造了阴影。

偷梁换柱的第一层含义是暗中调包。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偷偷地用某种东西换走别人的另一种东西。这种调换不仅为了使自己获利,还可令敌人受损,或者一箭双雕,获得更多利益。刘放调换吴蜀往来书信正是使用偷梁换柱计策的典型案例。当时的局势是:吴蜀联盟敌对曹魏,曹魏设法破其联盟。吴蜀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但也存在着猜疑与嫌隙,这也为魏提供了机会。在这个事件中,孙权写给诸葛亮的书信是个关键之物,即“包”。魏国的秘书郎刘放善于写作书信,想必也是伪造假文书的高手。所以不难想象,孙权给诸葛亮的那封货真价实的信到了敌对方的手里,会怎样被加以利用。刘放调包的手段更是高明:以孙权的语气写给魏国大将,言语间流露出归顺之意,从表面上看与吴主的身份与立场是十分符合的;信件伪造好后,又被巧妙地递送给了诸葛亮,一切似乎是阴差阳错。此事做得天衣无缝,纵使诸葛神算,也难以不上当。刘放所行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韬略,起到了蒙蔽敌人、转嫁矛盾和压力的作用,达到了改变局势、控制事态,向有利于己方发展的目的。

陆抗讨逆

公元272年秋,东吴西陵都督步阐投降了西晋。晋武帝司马炎仍命步阐任原职,并加封为宣都公。东吴大将军陆抗得知步阐叛吴投晋,急派将军左奕、吾彦等率军征讨。晋武帝闻讯后,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军出江陵(今湖北江陵), 巴东将军徐胤率水军出击建平以救应步阐。陆抗命令西陵诸军修筑防范严密的长围,对内用以围困步阐,对外用以防晋援军,昼夜催逼,如临大敌,士卒叫苦不迭。这时,防御工事刚刚筑成,羊祜带领五万晋兵就到了江陵。诸将又提出,不应只守西陵,而应保卫江陵。陆抗说:“江陵城固兵足,不必担忧。即使敌人攻下江陵,也一定守不住。如果晋军占领了西陵,那么南山众多的夷人就会*动,后患也就无穷了。”陆抗考虑江陵的北面道路平坦,令江陵都督张咸修筑大堤挡住江水,使水都流往平地以阻止步阐叛军逃跑。晋将羊祜正想利用所阻住的江水行船运粮,但却扬言要破坏大堤以通步军。陆抗听说后,立即令张咸抢先破坏大堤。当羊祜到了当阳时,大堤已经被破坏了,于是不得不改船为车,用车送粮食,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直到这时,东吴诸将才佩服陆抗的预见性。就在两军对阵时,吴军都督俞赞逃入晋军,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陆 抗对众将说:“俞赞是我军中的老军官,了解我军虚实。我常常忧虑夷兵训练不严,战斗力不强,如果敌人向我军营进攻,必定以这里为突破口。”于是连夜换防,将夷兵换到别处,又偷梁换柱,调精兵把守原来夷兵的营垒。第二天,杨肇果然来攻原来夷兵驻守的地方。陆抗命令向晋军出击,霎时间矢石如雨,晋军死伤无数。陆抗想乘势追击,又担心步阐从围内攻击,因此只鸣鼓不出击,摆出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军队听到鼓声,害怕被吴军追上丧命,丢盔弃甲,拼命逃走。陆抗见状,派轻骑跟踪追击,大败晋军,羊祜见杨肇兵败,无力再战, 只好撤退回去了。这时,陆抗已无后顾之忧,集中全力向步阐军进攻,很快拿下西陵,捉住步阐和同谋将吏数十人,全部斩首,赦免了其余的胁从者,平定了这场叛乱。陆抗多方调动敌人,使敌援军主力处处被动。特别是在内部人员叛逃、自己虚实暴露的紧急情况下,采用偷梁换柱、知己知彼的计策,当机立断,调整部署,造成敌人主力误选突破口以致受挫而败退,从而解除后顾之忧,终于取得了讨逆的胜利。

李光弼屡败史思明

公元7 5 9年,唐军六十万把安庆绪叛军包围在邺城(今河南安阳)。这时,叛将史思明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来救援。在与史思明大军对阵时,由于宦官鱼朝恩指挥错误,唐军不战而溃。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退守洛阳。史思明到邺城以后,*死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率几十万大军进逼洛阳。李光弼见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就召集众将共同研究对敌之策。他首先对洛阳留守韦陟说:“如果固守洛阳,就必须分兵设防,分散我军兵力。如不分兵设防,则洛阳就成了敌军的直接攻击目标。”最后李光弼下令洛阳城中军民全部撤离。史思明来到洛阳时,这里已是一座空城。他要据守洛阳,担心唐军突袭;他要率军西进,又怕唐军抄其后路。史思明左右为难,最后决定退守白马寺南百里以内,掘壕自守。史思明先派部将齐龙仙进攻洛阳,被唐将白孝德斩*。接着,史思明又征集几百条战船,顺流而下,用火船开道,想烧毁河阳桥。李光弼下令用长杆包上铁皮撑顶火船。火船无法前进,结果自己烧毁。唐军又用大石块抛打叛军的战船,射*船上的军卒,结果大量敌船被砸沉,被射死和落水而死的叛军不计其数。史思明一再失败,孤注一掷,向河阳发起全面进攻。史思明自领精兵攻打南城,派大将周挚强攻北城。面对强敌,李光弼镇定自若,指挥有度,唐军四面出击,奋勇向前。中午时分,攻打北城的叛军被击溃,叛军死伤一万多人,叛军大将周挚等被活捉。李光弼命令把他们带到河边,当场斩首。史思明见了,自知再战不利,急忙退军,逃回洛阳去了。史思明败退后,李光弼在与叛军相持中,一直在寻找破敌办法。不料,唐肃宗又听信鱼朝恩的谗言,逼使李光弼在不利条件下攻打洛阳,结果打了败仗。李光弼为避敌锋芒撤出洛阳,退守河阳,变换防地,置史思明叛军于进退失据的地位,激敌来攻,屡挫其锋,本来待其战斗力进一步衰减后,即可击破,不料,由于权奸干扰,被迫出战,断送了偷梁换柱、出奇制胜所取得的战果。

冒名顶替典故,冒名顶替故事大全(3)

冒名顶替典故,冒名顶替故事大全(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